红楼梦诗词赏析——104.葬花吟评

作者: 开门见喜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09:26 被阅读7次

目录3

葬花吟

(接续)宝玉从听《葬花吟》中所预感到的,首先是“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然后才推及他人、自身大观园花柳等等,可见,说批书人“身非宝玉,何能下笔”的意思,就是指出此诗非泛泛之言,必要像宝玉那样能想到黛玉无觅处等等,才能理解诗中蕴涵的真意。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其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

红楼梦诗词赏析——104.葬花吟评

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

  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该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似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现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她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相关文章

  • 红楼梦诗词赏析——104.葬花吟评

    目录3 葬花吟 (接续)宝玉从听《葬花吟》中所预感到的,首先是“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然后才推及他人、自身大观园...

  • 葬花吟 赏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

  • 终究红楼只是梦

    周汝昌老先生说,读懂了葬花吟,也就读懂了红楼梦。 “葬花吟”出自林黛玉之口,飞花逐水,泥葬芳魂,黛玉这一花树独吟,...

  • 令人惊艳的言语9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选自《葬花吟》 今天的言语还是选自红楼梦葬花吟...

  • 红楼梦诗词赏析——292.最悲伤的诗(葬花吟)

    目录六 可能许多的人在读完红楼梦之后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就算是读过很多遍也是一样的结局。对于这一部不说我们都有太多说...

  • 唐诗闲读:“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一本杂志叫《中学生阅读》,不知道是哪一期了,忽然翻到一篇《葬花吟》的赏析文章,把《红楼梦》中...

  • 红楼梦葬花吟

    每一次看到红楼梦的这段词我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只看见了怨天尤人,第二次看到的过度的伤悲,第三次看的是...

  •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

  • 葬花别吟

    最近读红楼梦,被葬花吟深深吸引,便仿写一份 葬花别吟 花消香溅满天旋,风自飘零何人怜? 蝶飞莺回芳菲移,叶影重重眉...

  • 葬花吟和林黛玉之死 1

    葬花吟和林黛玉之死,解密吴氏石头记中黛玉的结局 揭秘葬花吟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流人物 与浑浑噩噩的贾宝玉相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诗词赏析——104.葬花吟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am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