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出熟悉的地铁站,舒展一下挤变形了的身体,猛然发现多了一个早餐车。
原来的独门生意变成了两家竞争。新来的摊主是位阿姨,目测40有余50不足,普通的眉眼普通的打扮,热情的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来尝一尝她家的早餐。
好奇心起,默默走过去:一个卷饼。
摊主边做早点边唠叨:闺女儿这么早啊,没吃早饭吧?尝尝阿姨家的饼,早上吃热乎点儿。
心底莫名泛起一阵暖意,拿饼的时候,真心地说了句:谢谢。
隔了几天,再光顾。
摊主继续边做边絮叨:闺女儿,要加点儿土豆丝儿不?早晨刚削的,很新鲜的。上班赶时间,早饭可得吃好。
一瞬间,有点儿晃神,好像听到了妈妈的唠叨:
按时吃饭……
天冷加衣服……
过马路看着点儿……
工作别太累……
从此留了个心,早晨走过的时候,看看摊主跟别的顾客说什么。
她好像把每个年轻人都当成了孩子,唠叨个不停:
没带零钱?下次再给吧,阿姨一直在这儿。
早餐要吃好,一天才有精神啊。
小伙子,今天增加了新口味,试一试?
闺女儿,阿姨多给你拿个袋子,别把衣服弄脏了。
……
阜成门到复兴门,1站地铁的距离,不过两公里的长度,金融街,号称北京人均产能最高、GDP增长率贡献度最大的一条街。不知道是这条街上的人太缺爱,还是摊主太会推销,两个早点摊形成鲜明对比,新来的这家门口总是排队。
那段时间,总买她家早饭,就算来得及去食堂吃饭。
那段时间,从地铁站出来,就想多听几句摊主和顾客的对话。
外出1个月,回来的那天早晨,习惯性地走过去:一个卷饼。
对面静静的。
我抬头,发现摊主换人了,年轻的女人,干净朴素、不苟言笑,默默的做好早餐,递给我。
第二天,走出地铁站,看了看早餐车后一脸端庄的摊主,想了想,今天开始,还是在食堂吃早饭吧。
那天开始,我又回食堂吃早饭了。
总以为自己已经百炼成钢,却在那一刻发现,心底对温暖依然存有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