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读到谢灵运的名诗《登池上楼》后,对谢灵运本人进行了一番了解。
了解了他的过往后,我得出结论:谢灵运不愧为一代“创造”家。
一是他创造了山水诗,说他是山水诗的鼻祖并不为过。
谢灵运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现存诗近百首,其中38首可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山水诗。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的晋宋勃然而兴,其功首推谢灵运。
在他的山水诗中,或幽深或明丽的景观,为读者呈现出如同实景而又超越实景的诗化的“自然”。同时,其山水诗以“言志”为旨,因而自然山水又是他抒发情感的载体,也蕴含着作者主观的情绪。由此,他的山水诗,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韵味。
他的山水诗,对后世的李白、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我只读到了一首《登池上楼》,其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应该也是体现了上述的特点。通过春天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他的心情变化。
日后再读到他的山水诗,得好好细酌一番。
二是他发明了“谢公屐”。
谢灵运喜欢游山陟岭。用现在的话说,他 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或者是一位旅行客。
为了攀山越岭,他发明了一种登山鞋。这种鞋,是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掉前齿,下山则去掉后齿,以便上山下山都容易一些,既轻松,又防止打滑。这种特制的木屐,后被人们称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或省称“谢屐”。
后来经过人们的相传和效仿,“谢公屐”被扩散开来。
后世的许多诗人都曾在诗句中引用或用到了“谢公屐”。
如唐代的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诗人李敬方在《题黄山汤院》中说:“ 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宋代词人刘克庄在《水龙咏》中说:“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元代诗人范梈在《送张炼师归武当山》中说:“始来武当时,祗着谢公屐。”
明代诗人高启在《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中说:“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谢屐一登临。”
清代诗人李调元在《再游嘉定凌云寺》中说:“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巅。”
现代鞋业发达,各类运动鞋琳琅满目,现代人登山再没有人穿“谢公屐”了。想看它的身影,也只能到旅游博物馆去看复制品了。
谢灵运的这一创造,在当时也算是科学的,对今天的旅游业来说,也算是一种历史文化贡献吧!
三是是他“创造”了一个成语“才高八斗”。
谢灵运是一个狂妄自大之人。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 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石,在古时是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谢灵运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
我想,曹植若在世,也不会允许他人夸赞自己是才高八斗吧?
谢灵运对曹植和自己的夸赞,就这样被后人传扬开来。
曹植成了“八斗之才”,谢灵运是一个自信和轻狂之人。同时“才高八斗”也就成了一个成语延续下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学问高、文才好的人。
了解了谢灵运的几个“创造”,对他这个人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和粗浅认识。
他虽然有些狂妄,但他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并非浪得虚名。
只是可惜的是,他寿辰不高,只活了49岁就被处死。虽然他一生短暂,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