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陈村故事落英缤纷读书
陈村故事Ⅱ建造未来(一)

陈村故事Ⅱ建造未来(一)

作者: 陈红中 | 来源:发表于2023-05-11 11:34 被阅读0次

    当你走进陈村的村域,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河槽两岸葱葱郁郁,花果飘香;村南山坡松柏苍翠,四季如春;陈村门楼矗立村南开阔平地,琉光溢彩,气象万千;进入门楼迎坡而上,左边是村文化活动中心,有学校幼儿院、养老院、村民休闲广场等,右边为党群服务中心,有医疗室、理发室等,花园式建筑,一派新农村景象;进入村东西大道向东,进入村民生活区,古树老院庙宇,古色古香;老幼可爱,文明精神,生活井然有序;蓝天白云之下,人们坐在咱家院落里,品茶聊古今,悠然见南山,田园风光,云蒸霞蔚,悠然自得,犹如仙景。

    山河依旧在,只是焕然新。这是未来陈村的一种构想,相信每一个陈村人,都想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中。在写陈村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触先辈们,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为了家庭的幸福和陈村的美好,一代又一代付出的艰辛与智慧。从传说中的万户侯开山造田、披棘斩荊,到上世纪村里的三个五年规划;从传统社会的修路建庙,行善积德,到新社会敢想敢干,改天换地;都在用劳动建造梦想,传承文墨陈村美誉,其中,不乏跌宕起伏的创举,不乏集体轰轰烈烈劳动场景,不乏村首领军人物大胆设想,也不乏普通人的默默奉献付出。回忆虽然美好,希望还在未来,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面对农村人口流失、缺乏劳动力等诸多困难,建设陈村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革,要有集体意志的规划与理念。在此也展望一下未来,提出一点家乡建设的思路,仅供家人们参考。

    农村人常讲:吃不穷,喝不穷,计划不到辈辈穷。但人们往往在日常中忽略或忘记,一个人是这样,一家庭也是这样,一个村更是这样,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人会活的没劲,一个村庄没规划,当然也会没生机,因此,我们陈村人,必须有一个生活的理念或目标,我想陈村发展思路应为:宜耕宜居宜自然,崇德崇孝重礼节;人人参与齐动手,文墨村风永承传。

    宜耕宜居宜自然,因地制宜绣家园

        耕种是农村的主要任务,如何种植农村人最有发言权,但种什么?怎么种植?怎么管理才是未来关键之关健。种谷垣上,满山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双星梁上了绿丛中,红墨桑葚星星点点闪亮;河道滩地,一马平川,麦浪滚滚;坡坡翠绿、沟沟葱郁、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这不是设想,历史上就有过尝试总结,整山满沟地成片的种植,这是规模专业化的种植,即便于集中看护管理,也利于道路灌溉的专项投入,面向市场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陈村大坝上用些功夫,沿河道多建一些堤坝,挖建一些水池,多利用天然水。沿原有水渠深埋或高架灌道,将后山之水引入到山梁之上,条件成熟可取地下水,从目前看村西到南北庄,地下水源丰富,可解决日常农作物灌溉,破解历史上天旱之难题。在荒山荒坡上多种植树木,增加绿色植被,涵养水分,美化环境。如在河道两边种桃杏梨等花果经济林,在村南灰沙山坡上集中栽植松柏树,扩大李家沟杏树林,在南坡咀凹地栽桃树林,在西南坡井凹地梨树林等等,即有经济入,又有观赏价值,要有科技现代化的新农村发展思维。

    农村末来的发展一定是机械化,精细化。人员劳力越来越少,温饱也不是难题,农田耕作仅仅是人数的事情,而大多数人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只能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凭借责任田有一份收入,不用再在春种秋收上去劳神,田地一定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来管理使用,这样才便于专业人员耕种管理,如规范通往山梁上道路,把山梁上田地,连起来来,或圈圆、或弧弯、统一规整,整齐化一,便于运输收割等,甚至可以通过建传送带,上下来往,省时省力,在田地上绣出美丽的图画,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色,岂不美哉。   开辟进村的主干道,从原陈村学校校门向南开辟一条进村大道。事关陈村人的出路,关乎村风村貌,一定要宽阔顺畅,大气敞亮,路宽不能少于八米,路边栽植树木花草,不建商铺门店,好好利用这块河槽平地,建造一个山河毓秀的大门楼,在这里要有空闲地域,重点考虑村中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分离和不虞之所需,便于活动逗留,这是进村的第一道门庭,无论种植作物,或是建造场所,都要同人员车辆出入,同周围地理环境相适宜,生态美观,和谐文明,让人有出门见风景,进门有温馨的感觉和美好。

    宜耕除了科学专业化生产外,还要把种植养植等加工作业移到村边或村外,如养猪、养羊、养鸡等养殖户可到象水沟这样的沟沟凹凹中。如大型农具、修理加工等可以放置在村的边缘或生产基地,也就是生产地有临时休息居所,象本村陈志兵在柏木垣专业生产的形式,农忙收获时就在田地就地解决,这也是将来农村生产的常态模式。减少对村中噪音侵扰和生活垃圾污染,相对保障村民居住的安全和清静,保障农村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相对独立。

      在村里生活区着重建造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村学校占用土地为依托,包括向南到河槽地段,建造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区。所有建筑场所为村民集体所有,不得私人占有,主要建设村委办公区、包括学校、幼儿院、村医疗所、村专业协会组织;建设村老人服务所、理发、澡堂、棋牌等活动健身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可把学校南地垅建成弧形宣传文化墙,营造文墨文化。二是以泊池为以北旧村依托,建造古村传统记忆生活区。包括古庙、古院、古道、古楼等,尽量保持原貌,能修复的修复,重点对三官庙、泊池、石坡院落群、姜家院落群、大队院等等进行保留使用,维持古村文化遗存,对一些石碑、门礅、门牌匾等文物妥善安放说明,这个急迫而难度大,目前需保护,以备后用。这一部分是农耕文明传承所在,也是陈村历史的记忆与传承,将来有机会重现文墨古村的沧桑与光芒,定为后人和游人所亲睐。

        今天的陈村已很少有建房盖窑,随着时间的发展,常住人口会迅速减少,大量房院也会随之闲置或废弃,这也是提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依据之一,在今后,房院需要整合,是人员居住相对集中,考虑服务和管理。但在居住条件上可以进行改善,向城市化学习靠近,重点有三项。一是从地下入手,建设下水网道,做好下水化粪处理。房屋都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只要预设渠道或管道就好,解决农村人洗澡、上厕所等方便,再不能让污水在村道上横流,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二是畅通道路,解决道路两边过旧或危险建筑,如茅坑小房、粪堆等,便于车辆人员出入。三是改善房窑内饰,改善庭院环境,可种花种菜,只要不妨得共众就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去尝试,这一项我想谁家也不愿落后。

        宜耕宜居说到底,都是追求与自然的深度和谐。就象一个院落,存放的垃圾杂物多了,自然容不下更多的菜地花园;也象一个人,只心心念念的自己的鸡呀狗一亩三分地,永远走出这个山村,看不到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取舍一念间,成败一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是因果循环,也是逻辑推理。宜耕宜居关键在宜人,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创造才有未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村南山曾用石头堆砌过"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如今石头也不翼而飞了,同样,李洼沟也曾是大寨田样板沟,赢得全县很多乡村前来学习模仿。今天同样可以在南山沙坡上用树木种出"文墨陈村"树字来,学习一下稻田画的做法,改变我们梯田,改变我们的河槽,改变我们的山河,用画笔耕种山水画。那一道道沟梁,每一块块梯田,都会变成优美的线条曲线,瓜田麦地,果园花廊,农家作物树木都是画墨油彩,在这个小小的山村,种出不同彩画来,一年四季,风景各异,即多打了粮食,增加了收入,还增忝了欣赏游览价值,岂不一举多得。

        我在描述河圪槽一地形地貌时,曾用过绵绣山河一词,现在就缺乏的人的绣吧。其实,从伏珠弥勒寺到峡内云霞洞,即有大地造化,黄土高原特有自然风光;也有古人创造的道佛儒人文遗存景点,只要用田地、道路、村庄的美化和连接,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区带。那时我们新一代再不用下煤窑,一天不见日月,担心受怕,再不用愁找不到工作,而是转入地上,绣山绣水,在青山绿水中,感受风华雪月。家乡早已变成金山银山,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收入倍增,生活幸福,让人留恋,让人想往。真如是,就是宜耕宜居宜游览啦!

      (末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村故事Ⅱ建造未来(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js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