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天说地散文特辑芳草集
余秋雨在写作问题上的两个“要”

余秋雨在写作问题上的两个“要”

作者: 诗华二少 | 来源:发表于2023-05-26 09:11 被阅读0次

一要“有的放矢”

找准目标读者,为目标读者去写。要像帮人写信一样去写作,仿佛寄信人就在你的身边,收信人正眼巴巴等着看。余老师的目标读者,便是广大喜欢中华文化却没有精研的朋友。很多人或囿于文化程度,或囿于时间所限,或囿于兴趣所在,根本不去阅读文化经典原著,这就需要一个领路人,一个文化大师,来领读,来解读,来悟读。

他的《中国文化课》,就是这么一本书。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照本宣科的冷冰冰的将中国文化复述了一遍,而是加入了余秋雨几十年潜心研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还有自己一生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己和古人形成互相映照的共鸣和辉映。千年文化,娓娓道来,温情脉脉,和暖如春,普照人心。

书中秋雨先生的一个观点很好:“做文化,我们应该像老子一样,做减法而不是加法,用的研究的是大脉而不是细脉,是主脉而不是支脉,是定脉而不是乱脉,是基脉而不是浮脉”。

“新一代文化人需要轻装上阵,他们肩上背的东西应该是精粹的,轻便的,必记的东西往往不会太多,太臃肿的时候,需要瘦身。”

如果你是家长,想给孩子讲讲诸子百家的故事,或者挑选唐诗宋词的背诵篇目;如果你是中学生,想要奠定的人文素养,提高作文成绩;如果你是大学生、上班族,想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却找不到入门读物;如果你希望自家书架上有一本便于阅读又分量足够的国学读本,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本书就是答案。

第二,写作要有“气”

余秋雨举了个例子,比如正在写汉代,有人打电话,接了,寒暄,放了电话继续写,忽然发现“气”没了,写不下去了。所以他在写作时摒弃一切干扰。他写《文化苦旅》的时候,就抓住了那股气,因此一举成名。

相关文章

  • 遇见秋雨,苦旅不苦

    余秋雨是用灵魂写作的人,值得我们万世称颂。余秋雨老师走了五万公里,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国山河。 在享受余秋雨先生自然...

  • 问学•余秋雨

    文化实在是兜底的大事,与人人相关,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实际上却险峻万分。可谓“一脉之颤,十方震动”。 一提起商代...

  • 问学余秋雨

    一位台湾教授说:“男学生都那么帅气,女学生都那么漂亮,学问和口才都十分了得,是不是你特意挑选的?” 余秋雨先生说:...

  • 余秋雨:写作的奥秘

    各位朋友: 承蒙大家信任,这次来台湾有那么多地方邀请演讲。每次被邀,我都要问邀请者,希望我讲点什么,邀请者提出最多...

  • 余秋雨

    很多人问余秋雨为啥不出来说话呢,余秋雨回答,自己崇尚一句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余秋雨的处事原则...

  • 读余秋雨《两个地狱之门》

    有人问余秋雨:在中国运用文字以来的四千多年历史上,哪一个写作人的成就最为宏大? 答:司马迁。 问:他为什么能获得这...

  • “爱”上余秋雨

    在中国大陆,我们老余家(我也姓余)最有名的两个文化人当属余秋雨和余华。而这两个人我又比较喜欢余华(其实余...

  • 余秋雨阅读,林清玄写作

    关于阅读: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

  • 【近处的风景】王奕 • 不仅仅是懂事,更因为他们有谋生的本事——

    最近看到了余秋雨老师的新作《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正文并无新鲜感觉,因为在两年前,我曾有幸校对过...

  • 余秋雨的《我在等你》

    来生,我依旧等你。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 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秋雨在写作问题上的两个“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sk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