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有的放矢”
找准目标读者,为目标读者去写。要像帮人写信一样去写作,仿佛寄信人就在你的身边,收信人正眼巴巴等着看。余老师的目标读者,便是广大喜欢中华文化却没有精研的朋友。很多人或囿于文化程度,或囿于时间所限,或囿于兴趣所在,根本不去阅读文化经典原著,这就需要一个领路人,一个文化大师,来领读,来解读,来悟读。
他的《中国文化课》,就是这么一本书。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照本宣科的冷冰冰的将中国文化复述了一遍,而是加入了余秋雨几十年潜心研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还有自己一生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己和古人形成互相映照的共鸣和辉映。千年文化,娓娓道来,温情脉脉,和暖如春,普照人心。
书中秋雨先生的一个观点很好:“做文化,我们应该像老子一样,做减法而不是加法,用的研究的是大脉而不是细脉,是主脉而不是支脉,是定脉而不是乱脉,是基脉而不是浮脉”。
“新一代文化人需要轻装上阵,他们肩上背的东西应该是精粹的,轻便的,必记的东西往往不会太多,太臃肿的时候,需要瘦身。”
如果你是家长,想给孩子讲讲诸子百家的故事,或者挑选唐诗宋词的背诵篇目;如果你是中学生,想要奠定的人文素养,提高作文成绩;如果你是大学生、上班族,想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却找不到入门读物;如果你希望自家书架上有一本便于阅读又分量足够的国学读本,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本书就是答案。
第二,写作要有“气”
余秋雨举了个例子,比如正在写汉代,有人打电话,接了,寒暄,放了电话继续写,忽然发现“气”没了,写不下去了。所以他在写作时摒弃一切干扰。他写《文化苦旅》的时候,就抓住了那股气,因此一举成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