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母亲已经六十九岁。除了面部皱纹增多以外,母亲,还是以往的母亲……
女人·母亲(二)母亲极其要强。
嫁给我父亲以后,一个人做五亩多地的农活,那庄稼长的,论长势有长势,要貌相有貌相,收获的粮食同比产量往往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村里人都夸赞母亲干农活不逊色一个男人,甚至比别人一家子好几口伺候庄稼都伺候的好……听到这话,最高兴的就是我父亲,自豪地咧嘴一笑,仿佛娶到了世界上最勤劳的媳妇儿……
母亲在农闲季节,似乎也没歇过,为家里人做衣服,纳千层底儿做鞋,甚至为了做好衣服而去学裁剪课。有一次,我去上课的地方找母亲回家做饭,她们的男裁缝老师正在讲解黑板上的画的工整的裤子样式,黑板前方不远处坐着七八位妇女,都在抬着头认真地听讲,我看到了母亲的背影,却不忍心打扰,就站在门口静静地等老师讲完。
老师话音刚落,突然,母亲问道:“什么是3/4?”这一问,都笑了,打破了沉默的气氛,也有另外几个人随声附和,说她们也不懂,那位男老师很是温和地笑了下,解释了起来,直到都弄明白了,才朝我看过来,母亲也才扭过头看到了我……
母亲家里兄弟姐妹多,小小年纪就开始做活,没上过学,但她很聪明,属于那种一点就透的。就学做衣服这件事,她就比有些识字的还要学得好,那一期学完后,就母亲和另外一个上过学的学员顺利毕业了。母亲裁出来的裤子和上衣都很合身,特别是那种四个口袋的男士制服更是能看出母亲的心灵手巧。
邻居们也都经常来让母亲帮忙裁、做,有人说让母亲在家里开个裁缝店,母亲说,“都是邻居来找,不收钱,能帮就帮下,我也是为了自己方便才去学的”。
母亲的要强和勤劳,加上父亲的工资,也让我家踏入了村里盖新房的前列。
母亲也很坚强。
就在我家住上新房不久,也是在我初中毕业时,家里突然发生了变故,父亲的单位国有变私人承包,颠覆性改革,全国各地再也没有供销社这个名称,也因此,父亲貌似下了岗,突然间,家里的氛围紧张起来,特别是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田里和家里的活,他基本上没做过,伸出双手就可以看出来,母亲的手粗糙且满是硬茧,父亲的手白嫩细腻,父亲在单位是会计,也没干过体力活。父亲一下子失了重,脸上没了笑容,觉得自己没了工作,家里地里活也干不了,整天垂头丧气,忧心忡忡的……
母亲呢,倒没有因为父亲的下岗而怨天尤人,她依旧风风火火,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父亲不能干,她就多干些;父亲抱怨,她就开导,但终归没了父亲的工资,我们兄妹俩又都上学,所以手里日渐拮据……
穷则生变,母亲不是个等待机会的人,她的性格是争取,勇往直前。所以,她和父亲商量后,父亲找熟人贷款4000元,其中一部分开了小卖铺学做生意,一部分在院子里养起了肉鸽,搞养殖业。结果对于父亲这个“书生”来说――是鸽子高价进,低价出,赔了。
“惨痛的损失”对于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的脸拉得更长了,小卖铺的生意也是半死不活,因为村里已经有两家老店铺。
但机会总是为善于争取的人做准备。第二年,我村的庙会上,吃完中午饭后,母亲从小卖铺里拿出部分商品,决定去庙会上摆地摊出卖,父亲不让去,说丢人(父亲高中毕业,修过大专,属于知识分子),但母亲还是不听劝阻悄悄去了,一下午回来,手里的东西全卖了出去,净挣一百多,母亲喜出望外地给父亲报喜,并顺便“教育”了父亲一番,父亲才从思想上放下包袱,舒展开眉头……
从那时起,母亲就开始骑着自行车,驮着两大包东西赶庙会卖东西,直接转型成生意人,后来父亲也跟着做起了生意。他们两人起早贪黑,很是辛苦,母亲还孤身一人坐车去市里进货,这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中年妇女来说,貌似很残酷,但都被母亲做得云淡风轻,水到渠成,看起来很顺利的样子。
她从来没有说过半句苦,诉过一句冤,只是一味地前进,再苦的日子也在她的坚强里也会变成甜,变成幸福的分享!
现在,父母早已不用起早贪黑赶庙会挣生活费,我们兄妹俩也各自成家,父亲也有了退休金,日子又富足起来,但母亲却依旧闲不住,在附近一个工厂里接到一个派送袋子的活儿,每天吃完早饭后,就开着三轮去厂里拉上满满一车塑料制品袋,然后给附近几个村里需要挣钱的老太太送去,她们坐在家里拿塑料细绳穿袋子口,穿好后,母亲会再按次序回收送回厂里。
对于这份工作,母亲很上心,也很开心,她觉得自己老了“还有用”,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