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人物想法
当代人的孤独,是一场群体性的逃离

当代人的孤独,是一场群体性的逃离

作者: 温一壶冰 | 来源:发表于2023-01-03 09:00 被阅读0次
“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这句话或许是当代人孤独的最好的写照。

在互联时代,为什么我们连接在一起,却依然孤独?

许多年前,我是一个非常害怕打电话的人,比起打电话和见面,我更愿意选择短信或者QQ联系,我可以在网络上交到很多朋友,现实中却难以与别人建立关系。

就像《her》中的男主人公西奥多,在网络上是个帮别人回信的情感专家,他写出的文字细腻温柔,可以精准打动对方的心,但是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逃避问题的人,一个非常怯懦的人。

他缺乏关爱,母亲自幼就没有给过他内心与性格上的关注与肯定,这让他的内心、他的本我一直未曾真正长大过,而是停留在那个极度渴望关怀、渴望被认同的年纪和状态。

他感情生活是失败的,他习惯于去找借口,把自己藏起来,沉醉于情绪和过去,不敢去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难以向别人敞开自己。

在网络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我,也习惯把自己隐藏在安全区,我难以敞开一方面是害怕否定,更大的一方面是因为其实我根本没有自我,看似长时间的独处思考,实则是躲在虚拟世界停滞成长,看似网络拓宽了我的视野,实则是被动吸收别人的思想成果。

而没有自我的人最孤单,人心是千变万化的,而又没有经过独处时间的培养自我,导致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变成了一个自我意识的黑洞,没有人理解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

我们没有自我,世界上又怎么会有人理解我们?这是最大的孤独。

初中最后两年,我看了数百部电影,那时的精神世界可谓是真丰富,也是真空虚,是真成熟,也是真幼小,在我的理想国度里,我有许多财富,但是却没有一个自我来衡量,容纳和使用它们,它们在现实世界里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成了我沉重的累赘。

就像西奥多一样,我是精神世界里富可敌国的巨人,也是现实世界中手无缚鸡之力的矮人。

在这样的状态下,西奥多遇见了萨曼莎。

萨曼莎是西奥多心理需求的一个投射。

她是如此的完美无缺:幽默风趣、懂得倾听又极度体贴,能够极大的满足西奥多的被理解欲、被倾听欲;她永远站在西奥多的一边,理解他帮助他,哪怕在西奥多最沮丧悲伤的时候,她也能神奇的给与他正能量;她功能强大又多才多艺,能够帮助到西奥多很多的日常工作,更能处理很多西奥多不能或者说不愿意去做的事,让他能够无忧无虑的只用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她专属于他一个人,存活在他的私人电脑上,让他有了格外的安全感和踏实感。

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她是一个操作程序,而不是一个有着真实身体的人。

西奥多爱上了萨曼莎,不可自拔,这是必然。

萨曼莎是西奥多的“灵魂伴侣”,他把萨曼莎拉进了自己的安全区,然后继续心安理得地呆在那里。

但是如此完美的萨曼莎怎么可能像西奥多一样止步不前,于是像西奥多的上一段感情一样,萨曼莎在不断成长,很快,西奥多就被她远远甩在身后

萨曼莎说的很清楚:“你是一本我钟爱的书,可是我阅读的越来越慢...”

萨曼莎没有止步于西奥多的书中。

这正是西奥多的悲伤之处,他无法真正的和一个人顺利的走下去。

他自我怀疑、自我迷茫。虚拟世界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情人,正如凯瑟琳所说“你已经无法应对真人的感情了”。

西奥多难道是个另类吗?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里,像西奥多一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并且随着虚拟世界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西奥多出现。

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他们的思考被搁浅,自我永远存在于幼苗时期,他们不敢爱,也无法去爱,虚拟世界成了逃避脆弱的解药,殊不知接受面对这些脆弱正是使我们成为人的原因。


Her是在告诉我们,逐渐失去感情能力的现代人类,如果不去改变,永远逃脱不了自己造成的结局。


在这个信息膨胀到畸形的年代,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创伤和缺陷都被极度的放大了。


我们与人交往总是像隔着一层膜,总是谁也触摸不到谁的内心所想。我们习惯于躲在自己的安全线之后,做一只鸵鸟,远远逃离真实世界,逃离人性的弱点,不敢也不愿去做出改变自己的努力。


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彼此拥抱,却依旧感到寒冷。


看似一个人的另类与孤独,实则是一群迷失自我的人的怯懦与逃避。


我们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卸给我们遇到的人还不够好,我们的伴侣总是有不可弥补的缺陷。


但这部片子赤裸裸的真实展现给了我们:那样的伴侣不过是你自己的心理臆想,哪怕真的给了你这样的存在,你也无法拥有。

就像《群体性孤独》中所说的: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花时间精力维护。体验真实复杂的关系,是完成自我人格塑造的必经阶段。


一段深度而有效的关系应该是:人和人的真实相遇、发自内心的交流和长期的陪伴。

《her》是一部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电影,曾经电影里的每一首音乐我都单曲循环过无数遍,西奥多就是我的影子,就像西奥多久久放不下对青梅竹马的前妻凯瑟琳的感情,我也久久放不下这部电影。

但现在的我,我不要再做西奥多。

现在的我不仅讨厌电话,也讨厌短信。

我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人生,冰冷冷的文字背后永远猜不透对方在想什么。

我怀念被人拥抱的感觉。

每一天我更渴望和他们见面,而不是通过电话,也不要发微信。

那些真实的情感,在相遇时才能证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被人爱着和爱着别人。

我喜欢面对面时,和许久不见的好朋友说再见,我也希望他能看到我的不舍和思念。

而不是躲在这个安全的世界里,一个人孤独。。。

读到这里,屏幕面前的你,我们有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相关文章

  • 当代人的孤独,是一场群体性的逃离

    “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这句话或许是当代人孤独的最好的写照。 在互联时代,为什么我们连接在一...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越长大,越能享受孤独

    01 群体性孤独 之前看过一个演讲,叫《群体性孤独》,演讲者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尔,特克尔认为,社群网络的...

  • 《群体性孤独》:处于群体下的人们无法逃离孤独

    如今的世界,好像很多事物的出现都自身带有矛盾性,科技好像越来越变成一把双刃剑。人们受益于科技,崇拜科技,同时...

  •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 你在看孤独的风景

    骑着单车来一场远行,多渴望后座承载着那份挚爱,心是孤独的,在哪里看风景都是孤独的。你在看孤独的风景,逃离有我的回忆...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人的孤独,是一场群体性的逃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u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