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购买并阅读《心流》这本书,划了一些重点,只是隐约觉得那种体验很好,但是好像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最近听樊登读书会详细解读了这本书,自己又抽空重新翻阅了两遍,许多心得体会和第一次阅读很大不同。或许好书就是这样的,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有几个对我冲击较大的观点,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谁决定你是否幸福?
外部奖励分为社会控制和基因驱使。
基因驱使包括食欲,性欲等人原始的本能欲望,这些是基因为了自我繁衍而进化出来的奖励机制,这种机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只是刺激做出相应行为以得到更好地繁衍。很多感官上的享乐转瞬即逝,寻求快乐是基因为物种延续而设的一种即时反射,其目的非关个人利益。
例如:进食的快乐是为确保身体得到充足营养,性爱的快乐则是鼓励生殖的手段,实用价值凌驾于一切之上,一切只是基因的布局,人完全不自觉地在基因的操纵之中。
跟随基因的反应,享受自然的乐趣,没有什么不好,但我们应该认清事实真相。
社会控制包括财富,地位,权力等等外在认为很重要的一些事物。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这些很重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别人认为他们很重要,但幸福的程度和外在的这些条件的相关性并不大。
下图是一个很著名的统计,超过某一个温饱线后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没有必然联系,这和我们的感知也非常相似,很多拥有地位,财富的人,一点都不幸福。
外界向你提供目标时,往往以某种奖励吸引你追随它。世上大多数奖励的动机是控制你。不做外部目标的奴隶,就要拒绝它们的奖励。拒绝外部奖励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就是内奖,也是巴菲特的内部记分卡。
这样看来,无论基因控制还是社会控制,都不是我自主的选择,而只有学会掌控意识,通过内部奖励,我才有可能自己决定生活体验。如果想要幸福自己说了算,就要建立内部的奖励系统,无需外在条件,也可以随时体验幸福的感觉。
2.成功不是人生的主题,幸福才是吗?
幸福也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与安宁时的状态。要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让自己能够持续地追逐这个目标,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秩序以及成长的乐趣,呈现出来的外在状态称为幸福感。这种状态刻意去追求是无法追求得到的,这只是一种附带的现象。
《活出生命的意义》序言里提到:”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3.全神贯注某项活动,精神能量的消耗一定很大,之后必然很累。
实验证明全神贯注减轻脑力负担,因为他们只注意与这一刻有关的事物,而关闭了其他资讯的管道,对绝大部分外来刺激进行了筛选,所以集中注意力反而更加轻松。能够自如进入心流状态的人,他们的注意力专注而且极具弹性。完成之后,甚至整个人是神采奕奕的,非常轻松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反倒是精神涣散地刷朋友圈或者看电视等看似休闲的活动,结束后反而更累了。
4.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米哈里提出“自成目标”,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非做这件事情的报酬。“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为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这种战胜自我的心理感受,让人忘了时间,忘了目标,完全地活在这个当下。
5.冥想与瑜伽有用吗,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生命是自然界唯一的反熵现象。当大脑一片混乱时,很多能量都浪费在内耗上,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心理能量就围绕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所以人在心流状态下表现最好。冥想就是训练自己把熵值降到最低,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你和当下的事物,内心通透流畅,内在越来越有秩序,不断地训练,就像呼吸一般自然,进入心流状态就越来越容易。
瑜伽以追求个人和神的结合为目标,首先是结合身体各部分,然后是整个身体与意识结合,构成秩序体系的一部分。瑜伽的目标和冥想的目标与心流活动极其接近——控制内心所发生的一切。
6.乐趣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需要花费大量外来资源的活动,带来快乐的程度反而不及较廉价的活动。带来最深刻的愉悦感的,像做园艺,编织,需要的物资资源很少,但却需要投注相当多的精神能量,也创造了很多值得留恋的回忆。加入豪华健身俱乐部并不能带来什么乐趣,而最简单的步行,如果我们设置目标,控制整个过程,它却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增加复杂性,是提升乐趣的最重要的关键。
7.如何维持爱情的新鲜感?
双方关系要乐趣盎然,复杂性一定得提高,这意味着双方要在自己的和对方身上寻求新的潜能。因此必须投注更多注意力,了解伴侣的思想,感觉与梦想。这是持续努力一辈子的事情。性跟其他任何层面的事情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下功夫去控制它,增加它的复杂性,它就会变得更有乐趣。
8.心流和刻意练习的好像互相矛盾?
刻意练习强调技能的提升,而心流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并不看重技能的提升,但看重技能和挑战的相互匹配。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容易焦虑。而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
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也就满足了创造心流的三个条件,人的注意力会开始聚集,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此时的你,已经达到了身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和情绪,甚至连自我也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时强烈,过去2小时就好像只过了2分钟,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因为做事本身成了目的,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你发挥高超的技巧,主动迎接挑战。
心流和刻意练习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通过把自己变得更复杂的过程中,找到的乐趣,就是幸福。
9.当自己在什么状况下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当自己处于心流的区域的左右两边的时候,也就是觉醒和控制的时候,只需要稍微调整挑战难度或者提升技能水平,就能进入到心流状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注意力。米哈里说:“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要紧的不是目标是什么,只要目标能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为全神贯注于目标,忘记、屏蔽掉了日常恼人的琐事;
第五,进入忘我境界。
10.是取舍还是整合?
相信人性本善的我,和现实世界残酷的运行法则之间剧烈的冲突,变得厚黑,还是保持单纯,是一个困扰已久的艰难选择。
心流这本书最后一个章节关于人生意义的阐述,让我明白:我不需要做出取舍,而是要把他们整合,整合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生意义。心流的体验可能相似,降熵的过程有高下,美有高下,技艺有高下,原本的混沌越多,整合进去的元素越复杂,心流越伟大。任何片面的人生观都太简单,太没有美感,记得一句深刻的话,聪明的人是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却仍然能够正确行动的人。不要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判断,认清生活的真相,但依然热爱它,这才是勇敢。
做一个复杂的人,并享受这个让自己越来越复杂的过程。持续的深层次的幸福感一定不是简单轻松就能获得,自己要首先愿意面对这个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