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张爱玲

作者: 云涯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0:1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9期“恒”专题活动。


1995年中秋节,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张爱玲在中秋节到之来前孤独地死在了家中,死前无人陪伴,死后还需要警察来发现她的尸体。

当警察赶到她的住所时,她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狭窄逼仄的卧室内杂乱不堪,卫生间泛黄的地板上堆满了用过的卫生纸。

谁曾想到她就是那个才华享誉世界的才女张爱玲呢?才女走完了悲情的一生。自此她落寞又悲凉的一生划上了终点。

1920年,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母亲也是名门之后。

然而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不思进取,早早的就吸上了鸦片,靠着祖产活着。母亲黄逸梵是女权主义者,在她四岁时就去留洋,后来父亲娶了姨太太,而张爱玲受尽了父亲和继母的虐待。

有一次母亲回国,张爱玲高兴极了,去母亲那住了两个礼拜,回来时却遭到了继母的不满,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而长久的矛盾积压使张爱玲忍无可忍,想要还手,被继母告黑状,而父亲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将她毒打了一顿,并关了起来。后来她选择逃离去寻找母亲,可不曾想换来的却是母亲的凉薄。

原生家庭的支零破碎,造就了张爱玲孤僻冷艳的性格,她不爱说话,不善交际,一生之中,也不过两三个挚友。

上帝在给她关上了一扇窗户的时候,也给她打开了一扇门。张爱玲打小才情出色于众人。3岁时就能背诵诗文、7岁开始写作、12岁开始发表小说、16岁就拿到自己人生第一笔稿费,张爱玲无疑是文坛上一颗夺目的明珠。

1942年从香港回到上海开始写作,第二年因为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而在文坛一炮而红。"出名需趁早",这句搁在张爱玲身上恰如其分。

1942年,也是张爱玲大放异彩的一年,这一年,她写了《沉香屑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茉莉香片》、《心经》等作品,逐渐成为了上海文坛的璀璨之星。在她的小说里,能窥见三四十年代上海最隐秘、最繁华,也最糜烂的一角。

她的悲凉沧桑充斥在她的作品中,世态炎凉,爱情凋零,人心冷漠,这些都被写进了作品里,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决绝,而这一切,和她的父母脱不开关系。

然而在此时,她遇上了胡兰成。张爱玲或许从小缺少父爱,她两次婚姻都嫁给大自己很多岁的男人。也正是由于她童年的悲惨经历,造成了她两段婚姻的失败,给她的人生带来了长久的痛苦与折磨。第一次是1944年嫁给了胡兰成,男方大她14岁,3年后离婚。这场感情张爱玲陷入很深,结局很受伤。第二次是在美国遇到赖雅。那一年张爱玲36岁,赖雅65岁,他的女儿,与张爱玲一般大,这种“父女”恋,既给了张爱玲短暂的温馨和守护,可更多的是麻烦和琐碎。丈夫去世后,张爱玲闭门谢客,不与外界联系,谁也不知道晚年的她是怎么生活的。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的,出生时是贵族,却被冷漠的亲情伤得遍体鳞伤;因为手中的一支笔,名震大上海,出尽风头,却遭受了胡兰成的爱情背叛;她是天才的作家,却怀着一个孤寂的心,最终孤零零地离开了人世。

斯人已逝。才情让其他黯然失色,唯有才华,幸好还有才华,与时光永恒!

相关文章

  • 数十载的人世游

    木心先生评价张爱玲,只有四个字:乱世佳人。 张爱玲的爷爷是晚清重臣张佩伦,奶奶李菊耦则是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八岁之...

  • 浪漫是一剂迷魂药

    透过缥缈的乱世情怀,回望永不消逝的华丽沉影。 ——张爱玲 感情面前...

  • 漫天尘埃中开出的人性之花——《色戒》中王佳芝形象解读

    摘要:2007年,导演李安将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搬上银屏,引起轰动。从离经叛道的张爱玲到温文尔雅的李安,从乱世中的...

  • 欣赏大师张爱玲

    说到个性,说到率真,不禁想起作家张爱玲。她既是乱世才女,又是现代都市人,更是人性的探索者。 张爱玲自暴有恋衣癖,是...

  • 写作打卡第65天:譬如张爱玲

    刚刚读完《张爱玲传》,历时十天之久,每日清晨翻开书页,尘封的馨香萦绕日间。 经历了浮华和乱世,张爱玲始终活出自己的...

  • 张爱玲教你撩情经典语录,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张爱玲曾说:“女人这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 正因伤张爱玲最深的都是男人,她的笔墨在那乱世中...

  • 失望是一种幸福

    ——读《张爱玲传》有感 她是民国第一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真正的乱世奇女...

  • 张爱玲:在乱世中,发现珍贵的东西

    在张爱玲所处的年代,可以说是乱世,在乱世中,有的人失去了目标徘徊迷茫,有的人百无聊赖,浑浑噩噩以了此残生。 但张爱...

  • 晚年的张爱玲 2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少年读“红楼”,领会不到其中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少年读“李清照”,也更是感受不到三分她的意境。 张爱玲曾说:“乱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世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xk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