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中国格言漫话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 macmak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03:38 被阅读0次
人类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有人说像极了太极图,有人说就是个甜甜圈,我看有点像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瞬间,你觉得呢?

这句格言出自《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用作成语时,这句格言常缩写为“见仁见智”,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因为各人的立场不同,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鲁迅先生在为陈梦韶据《红楼梦》改编的剧本《绛洞花主》所写的“小引”中说: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所谓“道学家看见淫”,不啻“淫者见淫”也。

且看下面这个“眼不见丑”的故事。

明代隆庆初年,大学士徐阶退职回乡。一天,徐阶宴请亲朋故友,酒席上有位客人将桌子上的一件银制餐具塞进自己的帽子里,不料恰巧被徐阶看见了。宴席快要散时,张罗宴席的管家查点餐具,发现少了一件,就叫仆人查找。徐阶见了这架势,即刻上前劝阻。凑巧的是,那位偷拿银器的客人这时因喝得太多而正在桌边倒头酣睡,帽子滚落一旁,藏在里面的银器也掉出来了。徐阶不忍看到这一幕,竟背过身去,并吩咐仆人仍将银器塞回那位客人的帽中……

李庆西《禅外禅》一书中引焦竑《玉堂丛话》里的这则明人逸事后说:“小事一桩,却非常人所能做到。眼不见丑,须存厚道之心,抑或心中更有城府,更有丘壑。”因为徐阶那或许比天空和海洋更加宽阔的心胸,偷窃这样的一件丑事被忽视、掩盖甚至化解了;但是,这样的作为,却又自有其负面影响在。

同书引魏泰《东轩笔录》所记宋人张齐贤家中仆人的一件事,就印证了这一点:张公入仕之初,曾任江南运转使。一日,家宴散席,一位仆人趁无人之际偷窃银器。张公恰于帘后窥见,但并未追究。以后,张不断升迁,身边随从也都被安排职位,只有那位倒霉蛋儿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某一天,这位仁兄专程去拜望已经身为宰相的张齐贤,直截了当地问道:“别人只在您身边干了三五年,就被提拔了,为什么我伺候宰相时间最长,却偏偏得不到重用呢?”张公一气之下,忍不住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并坦言此事“搁在心里三十年矣”,现在既已挑明,就不能再将此人留在身边云云。说罢,给了盘缠,将其逐出家门,让他另谋出路去了。1

徐阶所为,可称作一种道德上的洁癖,或者就是一种出于美好愿望的掩耳盗钟,自欺欺人。或许在徐公心里,不应该有偷窃之类的恶行,在他眼里,不应该有偷窃败露之后的丑态;而一旦生活中有了诸如此类的恶行丑态,他宁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以说他为人厚道,可以说他胸怀宽广,也可以说他心理脆弱,因善良而可欺。李氏按语说徐大学士的儿子横行乡里,几乎使其清名受损,与他这种“眼不见丑”的人生态度恐怕不无关系吧?而张公所为,虽是一种沉着和隐忍,但也同样误了人——让一个跟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老仆人另谋出路,不等于砸了饭碗,让他回家养老吗?

现实总不是那么美好的,真相更有一道灼人眼目的光芒。所以,鲁迅先生还说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人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是否敢于睁开双眼?

鲁迅

1 李庆西著:《禅外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106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bg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