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姑姑打电话来,说表弟不愿意再上学,让劝劝。
遂打电话给表弟,口水说干,可那头依然坚持:不想上了。
表弟今年15,上初二。前年,他的姐姐也是在差不多的年纪,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
遥想当年,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表弟表妹才刚上小学,姑姑整天说:好好向你大姐学,将来上大学。
多年后,姑姑的这个愿景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记得在表妹表弟还很小的时候,姑姑和姑父就要出去打工,家里人都劝:一个人出去就行了,宁愿少挣点,也要把孩子管好。
姑姑却说:没事儿,他俩听话,有爷奶管着就行。
刚开始的几年,两人的成绩确实不错,慢慢地一点点往下掉。
成绩下滑时,我们又劝姑姑:回家吧,好好看着孩子,爷爷奶奶只能让他们饿不着、冷不着,学习帮不上忙。
可一门心思为孩子未来做打算的姑姑还是不以为然,于是一年一年过去,直到两个孩子上了初中,直到他们的成绩差到一塌糊涂,直到他们厌学,直到辍学,直到再也劝不住、管不了。
姑姑说:早知道这样,就听你们的,在家好好管孩子了。
是呀,早知道,早知道,“早知道的人”一次次劝你,可你不信也不听。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好点的工厂招工,门槛条件都要高中毕业了,两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将来如何生存?
前年辍学的表妹过年打工一年,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十一点下班,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基本没有休息。
辍学后的兴奋、新奇和无拘无束,在高强度打工生活的挤压下,也变成了对打工的畏惧和对未来的迷茫。
姑姑说,表妹今年不想去打工了,说自己还小,想玩儿一年。
十七岁的女孩,还有一年在法律上就是成年人了,却觉得自己还小,觉得自己还能再玩一年。
这一年,不工作,哪来的收入?一年花费,从哪里出?今年玩一年,明年、后年、大后年怎办?
我对表妹说,与其花一年时间玩,不如去学点手艺,美容、花艺、西点,随你喜欢,有门手艺,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
表妹说她好好想想。
是该好好想想了,不然多年后又是一句“早知道”,可那时,又有什么用。
人生,最荒唐的莫过于,别人真诚地给你忠告,你不以为然。最悲哀的莫过于,当你明白那些忠告意义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2
我大学有位同学,初三时厌学,不想上了,他父亲不同意了,前提是,要他听从自己的安排。
辍学后,他父亲让他跟自己一起下地干活,每天起早贪黑,除草、打药、收割,一个星期不到,他干烦了,去不敢开个口说不干。
一段时间后,父亲安排他去做小生意——卖冰棒。
90年代的农村,冰棒还是个时髦东西,大人小孩都喜欢。田间地头,干活累了,吃块冰棒,解暑还解馋。
但对卖冰棒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苦差事,因为,人们只喜欢在最热的时候买来吃。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毒日头下,不停地吆喝,希望尽快卖掉,不然冰棒会化掉,要赔本。
每天每天,他重复着批发冰棒、走街串巷、卖冰棒的活计,每天有赔有赚,也都是小钱。没多久,也腻烦了。
他想,以后都过这种日子的话,太可怕了!
他怀念起学校的日子,每天读读书,晒不着、冷不着,还不用操心。
他对父亲说,想回学校读书。
可父亲没同意,理由是他干什么都三心二意,回学校也不会好好学,没必要浪费钱。
在他的再三保证下,父亲才松口,前提是,在家干半年活儿,且在返校考试中不能有不及格。
于是,他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抽空学习。本来就不笨的人,学起来更加刻苦。
半年后他成功返校,但他的努力还在继续,因为他明白,不想过农村的那种苦日子,就要学习。
后来,他考上了终点高中,又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和我们分享这段经历的时候,他说: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许多岔路,如果不知道要选哪一条,就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
父母长辈,他们懂的知识或许不多,却有许多在挫折中练就的智慧;同学朋友,经历不同,可以给我们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3
古往今来,许多人的失败,不是败在智商上,不是败在机遇上,而是败在不听劝告上。
昔日,占据优势的项羽不听范增的良言,未在鸿门杀死刘邦,才致使大好局面一去不返。
《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多次说明病情,希望蔡桓公能重视,可蔡桓公却讳疾忌医,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最后不治身亡。
《淝水之战》中,苻坚不听王猛劝告,执意攻打东晋,结果在己方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惨败,自己中流矢落荒而逃,前秦也就此衰亡。
……
“自以为是”是每个人类都有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我们人生的成就。
不同的是,有人意识到了这个缺点,并注意改正,然后提升自我,有人意识到了却依然故我或压根无所觉,只能一天天地原地踏步。
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是巧合,第二次是倒霉,第三次就是傻了。
想想,是不是呢?
放眼以后,愿你我都能时刻警醒自己,善听劝告,乐听劝告,从他人的劝告和自我思考中找对方向,不会别的什么,只会将来不至于“追悔莫及”。
- 更多文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