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底,互联网金融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几乎将现金贷打入了冷宫,一时间整个现金贷行业全面收缩,坏账逾期疯狂飙升,一片哀嚎。国内比较大的现金贷公司,都开始按照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整,小一点的,因为没有资质,没有大的资产包,也没有那么大的包袱,直接停止放款不玩了。
当然后来大家也看到了,一大批的公司开始转战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印尼、菲律宾、泰国等也是杀得风生水起。但国内毕竟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如果不明面上做,是不是可以暗地里做呢?政策归政策,是不是有可以突破的点呢?
答案是的,而且还不止一种。而且,由于转战地下,很多成本陡然升高,用户的质量也下降的愈发严重。经过几年市场的教育,好一点的用户直接转向银行相应的产品,使得银行转的盆满钵满。只有到万不得已,或者那些本来就不怎么好的用户,开始转向这种产品。利率由原先的年化300%以内,纷纷上升到1000%以上,还有更多超过2000%的,非常嗜血。由于现金贷以金额小、周期短、放款快为特点,所以拿到的用户资料也非常少,所以为了赚钱,就只能提高利率,以此来覆盖用户质量变差带来的坏账激增。
但不管怎么样,即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的企业,月放款按几个亿,每个月净利上千万在跑着,赚了很多钱。因为没有头部的强有竞争力的介入,反而使得这个行业成了一个地下的香饽饽。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介绍一下他们都是通过用什么方式来开展业务的。
第一种,小贷公司+保理公司模式。
即通过小贷公司发放贷款,通过保理公司接受转让债权回收资金。由于使用过小贷公司发放的贷款,所以整个流程从表面上看的,都是合法合规的。大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金方手里的有两个公司,一个是资方的公司,随便就好,能够给小贷公司打款合作。林一个就是成立一个保理公司,用于接受债券。
大致流程是,资方通过资方公司把钱打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在指定的三方支付通道上创建一个共管账户,双方能够知道账面上钱的来往情况。账户开好后,资方把申请贷款需要放款的用户资料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开始进行放款操作。首先小贷公司会跟用户签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已大致意思是你要在我这里借钱,你的先给我交一笔服务费,大概300-500的样子,大概为贷款合同金额的20-30%左右,这部分钱是通过三方支付通过对用户银行卡账户上直接划扣过来的,如果划扣失败,则该笔借款订单就会被拒掉,如果成功,才进行正式的放款。接下来小贷公司会给已经划扣成功的用户进行放款,这儿一笔放款则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的,年化36%以内,合法合规。然后小贷公司生成正式的贷款合同给到用户,并生成还款计划。
到第二天,小贷公司会和保理公司前一个债权转让协议,将所有属于该资方的贷款协议,全部转让给资方对应的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进行后续的催收等相关流程。
中间小贷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会直接跟资方公司进行核算,扣除小贷公司额成本(包括通道费,管理费等,大概为千三到千六之间),剩余的直接转给资方。
至此整个流程就结束了,等于小贷公司承担了中间的违规风险,但其实由于合同、放款等都是非常合规的,所以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放款量不是特别巨大,不会有其他的什么幺蛾子(比如被举报),一般都是非常非常安全的。并且,当用户不愿意交钱的话,这个用户就不要了,坏账相对来说更可控一点。
第二种为保险模式。
资方将可以放款的用户信息给贷款平台,贷款平台先给拿资方的一部分钱,给贷款用户购买团险,成功后给用户放款。资方通过其他科技公司跟保险公司结算佣金,并与贷款平台结算回收回来的资金。
因为不允许再进行砍头息,所以通过买保险的方式来进行放贷。类似的还有如下的:
贷款购买指定的商品,购物的款项通过放款时慧姐扣除。
购买游戏点卡后才能放款:
三、直接照搬老模式通过四方支付,甚至三方支付公司来进行放款。
什么是老模式呢?就是依然明晃晃的走国家禁止的砍头息,走超高利率。那这个是怎么规避法律风险呢?
首先,放款主体对应的公司,都是在相对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地区的,比如安徽、江西等某个小县城注册的一家很普通的公司;
其次这些公司的法人和监事都是通过特殊渠道买来的,资方会跟这些法人监事们每个月比较高的工资来作为报酬,即便出事,他们也能收到相应的补偿。
最后,资方在这些地方都有黑白两道的关系,只要不乱来,基本上不会出大事,而且这些人早就去查过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实际上并不重,毕竟你只是放款,最多涉及到偷税漏税,涉及到违规什么的,罚点款,蹲几年也就出来了。但是实际上赚到的钱,可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赚不来的。这就是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吧。
最后一旦被查,交完罚款后,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公司,继续可以搞,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国家查也就是差几个头部的,杀鸡儆猴而已,并不会全部都能够挖出来,毕竟很多还牵扯到地方政府利益。
虽然三方支付在国家法律规定下是不能够做这件事情的,但是可以包装一下变成四方支付啊,虽然违规,但是不会影响三方支付的牌照,也不会影响赚钱,并且是很赚钱的,出事了也很好解释,毕竟与三方支付无关。所以很多三方支付也就暗地里捣鬼,开展类似的业务,收取高昂的通道费,比如X友支付、X宝支付等等。
总结一下,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断有人前赴后继的通过各种手段去挑战国家的底线,可以说18年是这些灰色地下党狂欢的一年,由于利率如此之高,很多公司靠这些业务赚了很多很多钱。我知道的,有一家本来打算18年上市的互金企业,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上市成功,老板耿耿于怀,但他通过这一块业务赚了很多钱,直接去买了一家上市公司,不为别的,就为了出这口气——“爽!”可想而知,这些人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春节前,已经有很多很多曾经在国内辉煌的现金贷企业在跃跃欲试,准备新年过后开始按照上面几条道进行狂欢和收割,而这些都是与国家去杠杆的政策市相违背的。18年其实灰产并不严重,那些质量更差的用户本来也不是国家关注的点,但19年更多的人入场,是不是会把国家辛辛苦苦去杠杆的成果给败掉,国家又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管控这个行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9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