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_Thinking理性鸡汤
不努力,我们什么后都不是

不努力,我们什么后都不是

作者: 穆恰 | 来源:发表于2014-12-28 16:00 被阅读798次

    成功是极少的,同样,失败也是极少的,大多数只是不努力的平庸。

    去了有名的24小时书店——悦览树,看到了作家周嘉宁的签售,觉得自己非常bigger,但是,我根本就不认识周嘉宁。于是发了条朋友圈,打听了谁是周嘉宁(其实是得瑟自己在文艺书店里装逼)。朋友的一条回复突然间让我感触良多:“80后知道的人不少吧。”可我偏偏就是那个少数。

    网络上爱把70后80后90后归类,比如70后责任,80后迷惘,90后脑残之类的。事实呢?很多70后的同事照样现在还疯狂的在玩游戏,与我同龄80后朋友很多已经成为了专业领域的行家与负责人,90呢?就像我现在正在书店里非常装逼的看的这本书《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95年的一个“小孩子”写的日记,这货居然“脑残”到已经可以出书了!

    回到周嘉宁,她来自新概念大赛,比起大多数的80后们,已经很成功了,可比起同样的韩寒、张悦然就不算太成功了,但她依旧是80后们的代表。当然,这块表不是她自己戴上。她只是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一不小心成名了,接着很多原先的问题和烦恼便都引刃而解,特别在物质上。于是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就提上了日程,于是各种头衔便纷至沓来:如果她是一个70后,那书的封面上介绍可能会这样子写:岁月沉淀后的美丽女人;如果是80后呢,也许是如此描述的:迷惘一代里的独立女性;如果是90后嘛,当然会加上这句: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女生。而如果她不努力的写,不坚持的写,也许就只有小学老师的记忆中才能回想起那个小时候字写的漂漂亮亮,作文水平远超同龄人的小姑娘。

    所以我们属于哪一代人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除了时间的物理分隔线外,更多的是这个时代的旁观者或者趋众者需要定义成功时的参照物而已。而且在不同的领域,相同的参照物也会被塑造成不同的偶像。比如韩寒。比如周小平。

    在物理学上,我们知道,我们只会相对于参照物静止,如果你看到参照物动了,说明你和参照物之间肯定有一个人动了。当然,我们相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那个参照物在努力的坚持奋斗。我们只会在这样的午后装逼的去这种文艺书店里,装逼的拿本90后的脑残书,装逼的写些无脑2015年我要努力之类的呻吟。我们根本无权被冠以“什么后”。我们只是岁月的旁观者,装逼的趋众者,一群不努力的平庸者。

    看到这儿可能会有人要显摆梦想和得瑟理想来证明自己多努力多坚持了。那请好好看看这篇文章——《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个有故事的大叔说的实在话》。然后求你别骗自己了。现在最红的人生导师马云同志说过,创业的首要是生存,然后再是创新。当然这话肯定不是他第一个想出来的,但是他努力坚持了下来,而且很有智慧和感性的生存了下来。所以,你才能再看到他又跟你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里,他用了“还是”两个字。每天在朋友圈里晒好吃的人,你想做一个美食家?拜托了,食物的美味与否最重要的不是食材本身,而是食客的状态,一般你觉得特别特别好吃的东西都是因为你没有吃早饭的缘故!

    父辈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吃饱,等努力吃饱后才开始发展出其他梦想,而并不是鸡汤告诉你的从小“I have a dream”!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一样,先努力生存下去,再谈谈理想这件小事。有什么别有梦想,别有职业规划,就像不是所有姑娘都可以追的,她不喜欢你,你追太紧是性骚扰不是浪漫;没什么别没上进心,别不努力,就像跑步,停下来的人连看客都不是。

    好了,我的拿铁也喝完了,该坐地铁回家去了。话说地铁口有个煮串串的小摊,晚饭不吃的话可以买串试试。在老板“唉!关东煮啊!”的叫卖声中,也许会有《深夜食堂》里那份梦想与现实如此接近的错觉。

    上一篇:《再见凤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努力,我们什么后都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na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