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父爱,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故事
父亲,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人

父亲,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人

作者: 阿颖sxcw | 来源:发表于2017-06-18 17:46 被阅读854次
父亲

最后,我会变成他吗?

这个问题,估计绝大多数儿子都曾默默地自问过自己。

父子之间,难以心平气和的对话,甚至会争吵、冷战,我发现这从来不是个例。

每个男性的一生都要面对一个极其艰难的人生命题:父子关系。

从身边的朋友、兄弟的情况看来,我们作为儿子,与父亲之间,不只是爱,而且还有反抗、挣扎、无奈与和解。

父子的和解

记得我问过身边这些作儿子的人,99%的人都表示跟母亲关系更好,他们觉得跟父亲一般没什么话好说的。我追问他们跟父亲的关系是否发生过变化,80%的人表示没有去留意。

我曾经也是没心没肺地活着,根本就不会想到去理解自己的老爸。但今年春节回家,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开始去留意这传说中极其复杂的「父子关系」。

一天,吃过午饭,老妈估计出去买东西,妹妹回家去,店里就只剩我和老爸。又是这种尴尬的父子时间,不过我在修电脑和WiFi,便没有心思去纠结这些事情。

冬日的午后,有点阳光,便有久违的温暖,气氛还是挺和谐的。老爸搬着小板凳,坐在我身后,看我倒腾着电脑。他突然开口,跟我聊起一些家族里的事。其实这些事,我不知道也罢,不痛不痒的。

但我估计是老爸想找点话题吧,不知道他是不是要鼓起勇气才打开这个话匣子。总之,我表面上有点附和地回答,但内心其实还是很感动的,有一种冬日阳光的感觉。

man to man

这就是「父」与「子」的关键时刻,他在跟我谈这些的时候,并不以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姿态,而是以对待一个独立个体的平等姿态来对话。我称这为「man to man」,这大概是父子之间最理想的一种距离吧!

很可能自大学以来,我与父亲之间,已经慢慢能达成某种和解。但自己并未去反思,没有留意这其中的细微变化,等到这一刻,会觉得这幸福来得有点突然。

父亲还是自家的好

小时候,我看过堂兄弟跟父亲发生矛盾的,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示「父亲还是别人家的好」。其实那时候我也一样,不过当自己经历过叛逆期之后,回过头来看: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经历,才是帮助父子和解的钥匙。

前几年,突然想起童年跟老爸的一些美好的回忆,那时自己特别惊讶,曾经在那么长的一段叛逆期内,自己竟然忘了那些回忆。估计是为了反抗老爸的权威,自己在潜意识里「选择性失忆」

这种做法其实属于「逃避可耻但没用」,那时如果双方一两句话听起来不顺耳,马上就可以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开始凝固起来。这是硬对硬的冲突,但那时丝毫没有想起,我们之间存在过那些温和的连接。

父子和解

那时是小学,隔壁的书店还没有搬走,我记得曾拿到过一本有关科学小实验的书。老爸属于工匠型的那种,他那时陪我做过不少的实验:用一小块肥皂驱动小木片在水面前进、一些电路装置、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现在回忆都觉得特别暖心,我爸居然陪我做过这些事,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可惜,他没给我讲过这些背后的原理,估计他也不知道吧,我也是上学后才知道诸如表面张力等概念。

有些人跟他们的父亲关系闹得很僵,但我跟父亲之间相处得还算是OK,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一类的。现在想起来,整个中学阶段,其实就是「叛逆期」。心理上,他不想理解我,我也不想理解他,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摔跤吧!爸爸》

这让我想起《摔跤吧!爸爸》的剧情,老爸一样会强迫我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这大概就是「父爱模式」。那时候周末,就想在被窝里多睡一会,但实际上是一大清早我就被拎起来,拉去晨跑,当时对此愤愤不平,不过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时隔多年,发现这帮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我反倒从中受益。

上了大学,彼此见面机会少,学得东西多了,自己反倒变得宽容多了。即使,跟老爸在谈话上又有矛盾,但我开始去思考:「将来,我会跟他一样吗?」

有时候,这么一问,自己就会停止抱怨,哪天当自己成了父亲,也未必就能做得比他好,那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他呢?不知道老爸有没有反思过:他会不会变成像爷爷那样。我觉得他如果想过,估计就不会来「打压」我。

这些回忆,愉快也罢,不愉快也罢,它其实就是一种「羁绊」,这属于每对父子独有的,谁都无法替代。这样一想,觉得「父亲还是自己的好!」

父子关系的5个心理期

由于自己的一番反思,便开始会留意「父子关系」这件事。

记得问过老吴,他也表示跟父亲的关系,已经由此前的冲突,逐渐变成和解。那次对话后,我在思考:父子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心理规律?

父子关系

看来是有的,心理学上,父子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1、偶像期

幼年的儿子,在这时期,会觉得父亲无所不能,无所不晓,有点崇拜他,会学习模仿父亲。儿子一般表现为取悦父亲,试图从父亲那里获得认可与接受。

2、叛逆期

十几岁的儿子开始有独立意识,开始反抗父亲权威,反对父亲强加的期望,成为叛逆的孩子。与父亲相处采取冲突方式。

3、成长期

20岁出头的儿子,减少了叛逆与反抗,而转变为与父亲的隐匿竞争。儿子在家里的话语权增加,参与讨论家庭事务。一个明显变化是,母亲开始会在更多事情上寻求儿子的意见。

4、接受期

三四十岁的儿子,可能已经当爹,能感受作父亲的不易。儿子会逐渐开始原谅和接受父亲。而父亲也渐老,对方开始接受彼此的不同。

当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是对的时候,通常他已经有了一个认为他错了的儿子。

5、和解期

到了50多岁,已经和解的父子关系,体现为爱、包容、敬佩、理解和容纳。而那些未能和解的父子,则会留下悲伤、愤怒和遗憾。

不是每个人都会完全按照这个规律。比如我目前已经可以接受老爸,虽然未必理解他的难处,但至少可以体谅他的不易。我问过一个朋友:究竟是我思想成熟了,还是我爸变老了?他告诉我,都有吧。

最近读完了《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里面有提到「父子关系」的矛盾,本质上就在于「专制」与「反抗」

父亲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持专制,而儿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对父亲的一种挑战,儿子也要获取独立,这过程必然会与父亲发生抗衡。历史上那些极端的对抗,最终发展为「弑父杀子」的悲惨结局。

心理学上,有种叫Father Wound(来自父亲的创伤),这说的就是每个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父亲创伤过。我觉得当父亲的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打着爱的旗号来伤害孩子。

如何与父亲和解

「当我们成为父亲时,便会意识到父亲当年做的有多糟糕。更可怕的是,我们现在也做的很糟糕。」

需要勇气和努力

在矛盾的父子关系中,做到和解,终究需要勇气和努力,总要有一个人尝试去解开死结,重塑与对方的关系。

1、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跟一些你信得过的人,分享你在父子中的经历与感受。真实、不遮掩地表达,很可能发现一些曾经「失忆」的故事。

2、尝试与父亲沟通

心态上积极,愿意为花时间在父亲身上。谈话是沟通,不是谈判,心平气和告诉他,哪些是他该管的,哪些他不该干涉。

3、改变自己的视角

看到父亲身上积极的一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连接。像此前我帮老爸装了wifi,开通微信、支付宝,没想到一向特别保守的他,竟然很有兴趣去研究里面的功能。而他在学习这些新事物中,也有了一些新的创意。

4、以平常心对待

形成这关系需要漫长的时间,那你也不要期待快速修复父子关系。它仍需要你不停去打磨,这期间同样会会失败,但请以平常心对待,只要能慢慢改善,时间一长,也可以和解。

要知道「父亲是一个人,有着自身与时代局限的普通人」,你不能苛求他立马发生改变。

用一辈子去理解

知乎周刊有一期「爸爸和我」,里面一翻开,几乎全是父女关系的感人故事。看来绝大数的儿子,都不善于去表达与父亲的关系,难怪相处起来要艰难得多。

不知道女孩子跟父亲怎么相处,她们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的,但估计也会经历,从叛逆到和解的过程。

《父女七日变》

有一部日剧《父女七日变》,里面女儿跟父亲也是冷战,但一次意外,让他们能互相去体验对方的生活,父亲发现女儿的学校生活也很辛苦,女儿理解父亲上班的艰难。对方都能互相理解之后,父女俩也达成了和解。

短短七日的相互理解,就可以打开心结,我觉得儿子与父亲也可以做到。关键是去理解对方,父亲很可能不是那个主动理解儿子的人。那又如何,儿子可以主动去理解他。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条: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这放在处理「父子关系」上同样适用,父亲不是难以理解,只是需要的时间很长:

父亲,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人

相关文章

  • 父亲,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人

    最后,我会变成他吗? 这个问题,估计绝大多数儿子都曾默默地自问过自己。 父子之间,难以心平气和的对话,甚至会争吵、...

  • 父亲的散文诗

    父亲是需要用最漫长的时间去理解的人物。 父亲是一片蓝天,是一方沃土,是冬日里的骄阳。 也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

  • 夫妻感情出了问题,要学会翻篇儿

    夫妻感情就像娇嫩的花儿,需要用爱去灌溉,需要用理解去培植,需要用关怀去培育,好的感情让人心宽神怡、轻松愉快;不好的...

  • 烧水:用诗歌去理解父亲

    小序:父亲 让我最难过的莫过于每次回家看到父亲的脸上皱纹,就像一棵老树,风吹雨打后的沧桑遮盖了那些年的风华正茂。 ...

  • 2019-03-30

    总有一些事情,你需要用一辈子去忘记,哪怕它在你漫长的人生中微不足道,那么它对你的人生而言,毫无意义。 既然忘不掉,...

  • 父亲的爱

    中国的父亲,尤其是五零后六零后那一代的父亲,是不善于用嘴来表达爱的。他们的爱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需要用心去感受...

  • 情绪

    情绪这个东西需要用一辈子去琢磨,喜怒哀乐,特别是怒,怒来了,谁都不会怕,胆子小的人,就一定要学会发怒,怒是由奴和心...

  • 父亲

    都说父爱如山,沉默是父亲,坚韧是父亲,一辈子的辛苦操劳是父亲。——题记 父亲一辈子最执着的做了两件事:一是供我和弟...

  • 2018-07-09

    父亲病了,在医院检查出来是胃癌,小女儿张罗给父亲去西安看病,父亲一辈子不容易,小女儿想着现在日子好了,让父亲多活几...

  • 学会创新书摘day6格格

    你可以去借面粉,但你需要用面粉去烤自己的面包。你成为那些你模仿的人,所以要选好你模仿谁。了解并理解他人的天赋,为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xw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