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开车上班的时候,路上车多很拥挤。你开车所走的这条车道进度很慢,看着旁边的车道车能开得快些。
当想办法插队到旁边的车道后,发现原本这条快一些的车道也变慢了。排队也是这样,总觉得自己排的这个队伍走的最慢最不顺畅。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
根据丹尼尔.卡尼曼的“双系统模型”来看,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当你排队很顺畅的时候,它不会进入到你的意识里,当你排队不顺畅时,你会更容易的注意到,从而记住这件事。
因此,即使在100次排队里只发生过两三次不顺畅,你也很容易只关注到这两三次,然后觉得“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样的事情?”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系统一是直觉的、快速的,系统二是深思熟虑的。
当我们需要进行决策判断的时候,由于系统一的反应速度远高于系统二,因此我们通常会下意识的使用系统一。做出一些不准确、不严谨的判断,影响我们的决策。
卡尼曼认为,运用系统一作出的判断方式可以理解为直觉思考,他认为当我们需要做出估算和判断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客观的数据,而是采用两种启发式来帮助思考。
1.可得性:一样东西我们对他记忆越深刻,就会觉得他越重要越容易以偏概全。
2.代表性:一个事物的特征越具有代表性,越符合我们的印象,我们就越容易忽略掉其他的信息。
可以想一下,我们总觉得自己排队时选的队伍走的慢?是不是因为卡尼曼所提到的这两种情况。
直觉认为是,其实不是。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从系统一切换到系统二,只要我们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经过训练,我们是能够更好的运用系统二的。
因此,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去克服自己运用系统一的天性。
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决策当然无所谓,但涉及重要的决策时,要尽量避免靠主观印象做出判断,而是通过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使用系统二来综合思考。
心理学上讲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件事容易让自己情绪很冲动,先冷静上几秒钟。
实际上说的是,碰到事情我们的自动化反应往往是系统一在反应,我们冷静上几秒钟,让系统二反应一会,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我们说像成人一样处理事情,不要那么冲动,也是说的是用理智的系统二处理事情。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理智脑和情绪脑的关系,这类似于卡尼曼说的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关系。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说法,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不要太相信我们大脑的初次判断,要理性的,综合相关的数据情况来分析判断。
这是李睿秋在《打开心智》一书中提到的观点,我觉得很有趣,终于明白在实际生活当中为什么总觉得“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我排的队比别人慢”。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113篇,字数1066字,累计22589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