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看过后,我最心疼的莫过于那个做了一辈子好事却没好报的刘峰,我哀叹他的善良没有锋芒,让别人随意欺负他,善良最终变成别人伤害他的工具,那时我告诉自己对别人的好一定要有边际,我们要做善良的人,但是不能变成善良的牺牲品。
而这一次看书,我脑海中又多了几个人物的形象,首先对于作者,我是第一次意识到有作家能从人物的潜意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以及生命走向的,看的时候我老是在想这个作者一定学过心理学,一定明白那些潜意识,原生家庭,内在小孩等等的内容,不然她对人性的剖析,对于人物的命运不会把握的那么准,就像谁曾经说过的,可能刚开始这个人物是作者创作出来的,是作家在写人物,到后来真的是人物牵引着作家应该怎样写,作家和人物真的融为一体,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打动心灵。如果有一天我写人物,我一定也这样写。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人物莫过于何小曼,如风中的落叶,无根无骨,被时代,被生活使劲蹂躏的女子,她是一个被原生家庭,准备地说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压抑,打击,忽略,压榨的苦命人,(其实也不能全怨她的妈妈,她的妈妈也是个悲剧,一个不被真正爱的人,怎么有能力,有力量给予孩子爱呢?)只是为了多一点温暖,不惜让自己生病,一直在逃离,却一次次被抓回现实,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她性格中的缺陷,而这个缺陷是早期记忆,潜意识给的,她究其一生都在远离自己的童年缺憾,却总是被命运一次次地捉弄和拉回,她的潜意识中的不被人接纳和对爱的匮乏围绕她的一生,造成她一辈子的悲哀。所以人要想获得幸福和重生,必须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抚慰自己的内在小孩,学会爱自己,学会包容和理解自己,只有自己有爱,才能吸引来爱。
第三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认为刘峰的悲剧就是他的善良没有尺度造成的,现在看书明白,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时代,现在才明白作者写书不仅是抨击善良没有被善待的现实,更是在抨击那个畸形的时代,把揭发当光荣的时代,把打击报复他人当成人生极乐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价值观都被扭曲了,人性都被泯灭了,表现出来更多的都是人性的自私和丑恶,虚荣。可怜的一代人,把自己的青春做了时代的牺牲品,最终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淘汰,抛弃。变成不需要的,废弃的螺丝钉,只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苟延残喘,默默地生,默默地死,连亲人都不肯对他们多一丝怜悯。(刘峰女儿在他葬礼上的冷淡和无所谓让人心寒,而又能让人理解,毕竟孩子和他的时代差的有些远,他又常年不在孩子身边,他们之间的链接真的少的可怜,没有那么多的亲情,这样一想就更觉得刘峰可悲了,一辈子默默为别人做了那么多,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亲生的孩子也像是别人的!)突然觉得我们好幸福,我们的时代有太多的真善美,有太多值得我们夸耀的地方,生在这个时代真好!
愿《芳华》里的时代永远留在历史,愿我们都能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愿大家都能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孩子,好好爱生活,好好爱我们这个时代!愿这个世界好人一定能得好报!好好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