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大肚子湿煮
本文标题为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中原句,因话语贴切中肯,故沿用,如有侵权,联系立删,特此申明。
01
在简书喃喃自语了数月,粉丝数一直没有突破100,阅读量更是少得可怜。打算放弃,又心有不甘,于是咨询写作大师:阅读量到底重不重要?
大师巧妙回应:对于新手,写出来最重要,不要过早关心阅读量。
于是,抱着怀疑继续写。还是没阅读量,有点受打击,小心脏恢复几天再接着写。仍旧不受欢迎?心灰意冷,学习一段时间再战。最后,还是没有阅读量。边自我唾弃,边问自己:是不是到了该放弃的时候?总不能自欺欺人:“我不求结果”吧。
别人写作的初衷我无法了解,但我总期望着不局限于自嗨,写出来的文章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或者勾起阅读者的某种情思或思考。如果有人跟我讨论内容,更是能让我高兴好几天。
近期,得益于百钻公会朋友的支持和简书钻活动的推行,文章的阅读量和评论量“暴涨”。当然,与动辄成千上万阅读量的大咖文章仍旧没得比,但我着实被激励了,认认真真地在我孕期最为难受的时候码字。
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我写出去的东西得到了反馈,这给了我最最大的鼓励:我想继续写下去!
02
继续写下去总得有人看吧?总不能一边期望着粉丝支持,一边忽略他们的阅读感受吧?说白了,创作者就是做“精神产品”的卖家,粉丝就是用户,考虑用户感受才是阅读量增长与否的关键。
那什么样的文章才不算自嗨?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写给大家看的文章?
舒明月在《大师们的写作课》一书中总结出了一个“四有文章”的说法。你可以任意选取一篇自己的文章,把接下来的“四有”作为衡量的尺子,用它来测量作品。具有“四有”中的“一有”,文章才算脱离自嗨,达到及格线,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四有”即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先说有趣。
有趣是通行证,但并不意味着跟“严肃文学”对立。只要你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它基本都具备“有趣”这个特质。有趣不分人,只要你在熟悉度和好感值高的领域善于观察,你就会有自己的趣味。另外,把读者视为亲近的人,更利于你发挥自己有趣的一面。
再说有用。
“有用”在当今知识付费时代很好理解,它几乎等同于“干货”。作品输出是否与读者相关,并且具有实用性,能帮助他人这是衡量标准。要想“有用”就不能端着,强调逼格,局限文采,鄙视实用。
接着说有料。
有料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发现生活的细节对写出有料的作品很有帮助。
最后说有力。
有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时审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审美力度是写作技术的提升,也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依靠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并配以解析。适当的释放自己,不要竭力掩饰自己的情绪,用有力的情感更能打动人。
03
以“四有”为标准打磨出了自己的作品,文章就一定能被阅读到么?不一定。
以我个人为例,我只在简书上创作,而简书上创作者比阅读者多是公认的事实,即使是“四有”作品也有可能被埋没。所以,怎么在众多创作者中吸引一部分读者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我个人目前资历尚浅,见识也有限,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自我推销的方法。但是,有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被认可的:以我心换你心。
我期待更高的阅读量,更多的互动,别的创作者也是如此。那为什么不先阅读别人的作品,留下自己中肯的评论呢?阅读和善意是需要被带动的。
也许有人不赞同我的做法,认为太社会,太功利,体现不了自己真实的水平。但是,我只想说: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你的阅读也许可以支撑起别人的梦想,善意一点有什么不好呢!
365训练营第3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