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颜真卿为何祭侄不祭兄 兰善请
《兰亭集序》之后《祭侄稿》又将行书推到一个龙蛇行云的高天之境,如果说王羲之美于一日之兴聚,兴之神来而成行书绝品,颜真卿则激万丈悲愤于笔端,血泪交进,沧海洪波而有鬼神之笔。他们非为书而书,“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曹宝麟语)
在欣赏颜真卿《祭侄稿》时,我总萦回一个疑问:颜真卿为何祭侄不祭兄呢?颜杲卿父子先后殉难,还有被安禄山拘为人质的颜杲卿一家三十多口亲人罹难,他为什么单单把侄子拎出来祭而不祭其他?“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唐德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这年九月初三早上,十三叔(颜真卿同祖兄弟15人,他排行13)真卿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你看,这里清酒美馔祭奠的仅是侄儿颜季明,没有其他人。至于下文提到了颜季明之父和其他亲人,那只是在述及颜季明遭遇过程中顺势提到,而不是这里要直接祭奠的受祭者。为什么如此?
为搞清这个小疑惑,我斟酌了《祭侄稿》寥寥200多个字提供的信息,回眸了安史之乱那不堪的一幕幕,梳理了截止颜真卿写《祭侄稿》时这两年多时间里顔家在这场国难家毁中的遭遇,方才大体有了一个解释,原来如此!
公元755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华北天昏地暗,此时的颜真卿在平原太守位上,堂兄颜杲卿在常山太守位上,一山东一河北,相距遥遥,二位同为安禄山麾下。颜杲卿所处位置属于风口浪尖,常山正在叛军控制区的核心位置,直接关乎叛军进退。当河北诸郡望叛军之风而靡之时,颜杲卿以"识时务者"的姿态从形式上跟着表态拥护安禄山,而心里是自有盘算。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让老三颜季明千里迢迢暗中给堂弟颜真卿送信,即《祭侄稿》中所言“仁兄爱我,俾尔传言”,爱护堂弟要注意政治站队,不要被浊浪妖风裹挟,准备好反抗叛军。颜真卿当然十分感谢堂兄的提醒与同气相求,自然也很感动在白色恐怖中不知经历了多大风险才送来信的这个侄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颜真卿对季明侄儿的特别好感烙印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至少是他祭侄的感情冲动之一。
安禄山对颜杲卿是有防范的,把他妻子、幼子颜诞、侄儿颜诩等三十多位亲人带到叛军军营押起来,让他与众多亲人生命紧紧捆绑,以巨大生命代价横阻他变心。同时,安禄山还派一个叛将驻守常山郡下辖的井陉关要塞,以确保即使颜杲卿举旗安禄山大军后撤亦无碍。应该说安禄山是深知颜杲卿骨头的,对颜杲卿防范不是多余,在他前脚渡过黄河、攻下洛阳、西进潼关之时,颜杲卿果然就在安禄山的后院重新举起国朝的大旗了,干掉了井陉关叛将,占领井陉关,截断安禄山退路。这就是《祭侄稿》中所述的“尔既归止,爰开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的情势,是颜季明送信回到常山后发生的一场重大战事。夺取井径关后,颜杲卿又派人到河北各郡喊话:朝廷三十万大军已经出了井陉关,前来讨伐叛军,早晚即到河北各郡,站错队的立即站过来。这个声势造得好,河北二十四郡,十七郡又反正。此时的安禄山回望后方起火,不得不放慢向潼关进兵的步伐,立派史思明、蔡希德两路攻打常山。叛军主力迅猛,颜杲卿虽然召唤了各郡,可统一战线未巩固,他的防御工事都没修好,兵力少得可怜。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长子顔泉明到太原求援,太原守将王承业龟缩不出,还企图把此前颜杲卿斩杀叛军的功绩据为己有向朝廷邀功。史思明紧紧围困,颜杲卿与常山军民拼死抵抗四天,粮断箭尽,常山陷落。一万多军民遇害,颜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被捕,押送洛阳安禄山处。与此同时,押在贼营中的三十多名亲人随而被全部处死。这就是《祭侄稿》所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惨烈一幕。
常山保卫战,一次典型的以小家顾国家的英雄战例。
从起兵到失败,仅十几天, 颜杲卿的抵抗,拖住了叛军直取长安的精力,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鼓舞了更多人抗击叛军斗志。
叛军俘获颜季明,将其推到阵前,以其性命逼迫颜杲卿投降,杲卿拒不投降,大骂安禄山,季明随而被斩,身首异处。旧唐书记载:史思明“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两年后,颜真卿调任蒲州郡守,特派颜杲卿长子顔泉明至常山城寻找颜杲卿、颜季明尸首,仅寻得颜季明头颅、杲卿一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祭侄稿》中这四句就写的是这段经过。颜泉明用棺木盛着弟弟的头颅来到颜真卿所在的蒲州,不知什么原因没将所寻到的颜杲卿一足入殓携来,现场颜真卿看到的只是盛着头颅的颜季明的棺木。睹棺思人,自然情不能已,“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又念及“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季明不及弱冠,才华出众,乃顔氏这辈人中青葱才俊,英俊倜傥,最受颜真卿、颜杲卿看好,固守常山城,颜杲卿特别把他带在身边。这样一个后生遭此横祸,再联想他此前奔波传递信息的情景,而今只得一头颅回来,何其惨怛,痛惜之情安能不椎心泣血?祭侄之情安能不喷涌而出?《祭侄稿》以祭侄为情感主旋律也就自然而然了。
押往洛阳的颜杲卿,被安禄山责问:“你原本范阳小吏,我提你为太守,不报恩反叛我,为何?” 颜杲卿回敬是:“你先前是个牧羊倌,皇帝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哪点对不起你背叛国家?我为国除奸,恨不得斩你头而未能,这叫什么反叛?”这场审判与反审判的结果可想而知,颜杲卿、袁履谦被残酷折磨,割舌头,挖眼睛,砍脚(在常山血战中颜杲卿已被砍掉一只脚)......他满口鲜血仍竭力痛骂。袁履谦也是好样的,愤然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向叛将脸上。常山二英雄,两条活生生的命在叛军一刀一刀刮削中一口一口咽下最后一口气,最后化作大唐之魂,魂附救国大军。
颜杲卿举兵后,颜真卿有何作为?
他也没迟疑半步,随即起兵,发布讨安禄山檄文,且在一天内募集士兵万人,黄河以北的力量纷纷靠近,不久又集中到20万军力。颜真卿带领这支队伍边走边打,经河北向陕西扶风的唐肃宗靠拢,见到了新皇帝,便被暂时留在皇帝身边,比起堂兄一家他尚算幸运。
余秋雨先生在赞誉颜真卿的一文中盛赞顔氏二兄弟,说他们虽然没有打什么胜仗,两个城市当时也都丢掉,但他们在白区中率先举旗抗击叛军,打掉了安禄山的风头,这场叛乱最终被平,他们弟兄当摘平叛头功。余先生从这个角度看是完全对的。
756年4月,郭子仪、李光弼合军出井陉,打败史思明,收复常山,为颜杲卿举行了追悼礼仪。757年10月,唐军收复东都洛阳,颜杲卿长子泉明到洛阳寻得父亲遗骸,装柩护送长安,重葬凤栖原。758年5月,皇帝下诏奖掖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禽元恶,成此茂勋。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騐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未备饰终之礼,可赠太子太保。”此次,颜季明也被皇帝授予“赞善大夫”荣誉官衔,以旌功勋。同年10月21日,刚任蒲州刺史不久即被御史酷吏唐旻诬告而调任饶州刺史的颜真卿路过洛阳(颜真卿官宦生涯51年,累遭小人算计,官衔变迁先后达49个,基本上平均一年换一个职务),逢伯父颜元孙即颜杲卿之父陵墓,想起两年前伯父后裔所罹齐天之灾殃,再一次悲从中来,痛不胜痛,喷血泪之情写就《祭伯父文稿》,表达了对伯父一家满门忠烈的诚挚哀悼与同根悲怀。这里祭侄和祭伯父都是借一个具体亲人的名字来寄托对整个家族牺牲的哀思,不是孤立致敬某一个亲人。原来祭侄不祭兄及其他人,是亲见了侄子头颅惨景的情之所至,亦是以最触碰泪水的侄子指代家族所有殉国遇难者。
安史之乱颜真卿幸免于难,然而他忠于的王朝于28年后,在他76岁高龄时把他送进屠宰场,最终让他与堂哥一家一样为国家全身而自己粉身碎骨。大唐稳定了几年后,藩镇割据再构隐患,拥兵自重的李希烈于河南许昌称楚帝,皇帝在奸相怂恿下让颜真卿去劝降,凶险不预而知,铁骨铮铮的颜真卿白白送死。生于唐中宗、长于唐睿宗、为官于唐玄宗、唐肃宗、唐德宗的一代英豪以他的英迈和文德合一,大彰了两祭文中声张的气节,为天下忠臣浇筑了顶天立地的不朽样板!
2018.9.14
网友评论
后人大多仰慕颜正卿书法之大成,何以知晓这洒脱形式的背后竟然是家国血泪。
本文“斟酌了《祭侄稿》寥寥200多个字提供的信息,回眸了安史之乱那不堪的一幕幕,梳理了截止颜真卿写《祭侄稿》时这两年多时间里顔家在这场国难家毁中的遭遇”,不仅对《祭侄稿》及相关史藉字斟句酌,探其精微,并作了精辟的点评,我们可以从书中摘取一些精辟的句子而从中受到教益。而要使它们真正属于读者自己,你就必须自己去摘取。且把此文当作一朵玫瑰,在她身上花费你的时间,且把它当作一片沙漠,在它里面寻找你的井吧。我相信,只要你把它翻开来,读下去,它一定会使你也变得名贵而美丽大有禆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