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谚语中,到处都有关于面包的谚语。
20世纪初的俏皮散文中,常见如“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夜晚”这类的比喻,在19世纪的小说里,一个标准的体面人,理该生活得“像退休的面包商”。
如此不一而足,当然,怎么也抵不上东正教领圣餐:葡萄酒是耶稣的血,面包师耶稣的身体。
但是天主教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发酵罪恶,面饼必须是不发酵的。
因为发酵的原因,所以上古时期,面包和酒不分家。
高卢人和伊比利亚半岛人,都用啤酒商撇下的泡沫和面,做出来的面包或者有啤酒味,希腊人用精面粉,油脂和葡萄酒做面包急死地神克托尼俄斯。
早年间精面粉很难得,所以希腊人日常用大麦烤面包。
雅典执政官梭伦连这个都管,认为小麦面包只有宴会时才烤——太奢华了。
中国人做面食讲究筛,多次筛过的细面粉用来做糕,只筛一箩的粗面粉拿来做草炉烧饼。
欧洲人也是:筛过的小麦面粉烤的面包珍贵无比,没脱完麸皮的全麦面包最粗,拿来给马吃。
欧洲人还爱说“刚出炉的面包”,吃惯冷面包的人对这一点大概不易理解。
面包刚出炉,蓬松香浓,极好吃,虽然和烤山芋有类似之处,闻着比吃着好,但还是动人,时候稍长,面包失水便发硬,可以当棍子和锤子使。
所以你在欧洲大街上,可常见有大汉从面包房出来,怀揣一纸袋子刚出炉的面包,拿出一个张口大嚼,那是争分夺秒,把握面包最美妙的时刻。
中世纪时,欧洲人直接拿干掉的面包当做盘子使,甚至可以拿来盛汤。当然,面包被汤泡软了,偶尔也能吃,虽然听上去挺可怕。
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怎样形容律师或者手工坊主剥削学徒的呢?
答:给他们干掉的面包和一碗汤,让他们自己慢慢想法子,把面包泡软了,刨着吃,用刨这个字,丝毫不突兀,真就是刨墙的吃法呢。
中世纪时的欧洲人,收割了谷物也不能干吃。
在17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老百姓也不过是变着法子吃黑麦,大麦,荞麦,燕麦甚至蚕豆粉做的面包,上等小麦制的面包就算打牙祭。
因为面包是欧洲人的主食,控制了一个地区的面包,就能控制那个地区,所以就有着这么回事:众所周知,欧洲城堡是军事据点,大人物所居。
而中世纪城堡建筑的所在,若非军事险要,就会和磨坊临近。
为什么呢?其一,磨坊大多数在当地最好的流水所在地,方便城堡里的人取水;二来保卫了磨坊,就是保卫了本地区人民的口粮啊。
想要了解更多咨询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msds86
官网:http://www.msds86.com/
手机官网: http://www.msds86.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