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与中小学生睡眠

作者: 清风拍肩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08:41 被阅读18次

今天在一张报纸的同一版面上看到了两篇报道:

一个是“996工作制触发加班文化大讨论”,

一个是“中国六成中小学生‘严重缺觉’”。

最近网上996工作制的新闻引发热议,所谓“996工作制”就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千人千解,对996工作制持否定意见的大多认为生活要过得有质量,认为996工作制是剥削的一种形式;而持肯定态度的认为没有努力,哪有好生活,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虽然观点的出发点不在一个维度上,但是矛盾的冲突却引发多方思考。

劳动阶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有了8*5劳动时间的保护,可为什么996工作制在此时还能引起热议呢?

网上支持的有几种声音:

“我个人认为能做96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66,那你什么时候可以966?”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

“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是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底气实行996工作制的工作一定是好公司,能在这些公司工作的都是优秀的人。

可再优秀的人,对于生活同样都存在着隐隐的不安全感,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在没有足够安全的防护机制下,谁都不敢懈怠。

这些不安全感的存在,让人不敢肆无忌惮地追求所谓的生活质量,不敢明目张胆地把生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稳定的收入仍然是广大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知是否是编者有意安排,同一个版面的这两篇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放在一起,更能引起大家的对照思考。

将来的上班族,如今的中小学生也正经历的996工作式的问题,不同的只是作为青少年,被动的成分更多一些。

国家一再的为中小学生减负,可是中国有相当高比例的孩子,不能保障充足的睡眠,课业的繁重使中国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简单的说,就是中国的中小学生缺觉!

不是不想睡,是不能睡,不是不去睡,而是不让睡。为的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能拿到更好的成绩,能够上更好的学校。睡眠在这个目标之下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

报道中引用了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的话:校长和家长们希望其他学校或家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他们自己不想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学生做更多的作业,自己的学生在考试中将处于有利的地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无不爱孩子,父母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像996上班族一样,有着隐约的不安全感,孩子还小,他们必须为孩子筹划,没有成绩无法上好的学校,上不了好的学校,将来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过不上好的生活!

如今的青少年缺觉说到底就是为了长大后,能够到996工作制公司上班。

上了996工作制的班,你却摆脱不了缺觉?那么到头来追求的又是什么?

到美食广场吃饭,手中只有50块钱,你只能往消费50块钱以下的餐厅里去挑,你手上有500块钱,你就能往500块钱以下的餐厅里去挑。当然手中拥有的资源越多,你的选择权就越大,选择性也就越多。可是你为了存足500块钱,连续几周吃糠咽菜,到头来真的值吗?或者说500块钱餐厅的菜肴比50块钱餐厅的菜肴更适合你吗?

中国人的美德就是存储,包括安全感。可为了未来不确定的安全感牺牲现在的生活品质,是否是明智的选择?青少年缺觉不利于身体的成长,上班族工作时间过长带来的一系列伤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孰轻孰重,这依然是个两难的问题,当然,没有人能定义他人的成功和幸福,只有问问你的内心到底更在意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6”工作制与中小学生睡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c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