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单(一)

作者: 书山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2:01 被阅读2次

    最近沉迷于学习和跑步,好久没有写书评,攒了一些书。写长评之前还是先写几个短评把之前的书清一下,其中有些书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再写长评的。

    一.《进击的智人》

    作者河森堡,很喜欢的一位微博博主,看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错误,私信给他,竟然马上就回了,大方得承认,颇有风度。

    这本书总会让人不经意得与《人类简史》对比。我的感觉是虽然后者珠玉在前,前者却也不失水准。

    《进击的智人》最大的优点在于,它非常好看。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随意的评价,但却是大部分作者都做不到的,河森堡的讲述极有特点,总是从一件看似不想关的事情讲起,用非常庞大的知识量把它跟要讲述的事情联系起来,极为有趣。书中穿插了很多非历史学科的知识,被科学武装起来的历史却并不会因此而显得高冷,反而因为其缜密的逻辑而让人感觉更有信服力。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从阴虱,头虱,体虱的关系推断出人类褪去体毛和穿上衣服的时间,这个例子河森堡曾经在奇葩大会上讲过,没时间看书去请出门右转,爱奇艺。

    书的前半部分是关于人类从站起来到学会制作工具,穿上衣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后半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到清末中国的历史上的几件重要的事情。可能是后半部分占的篇幅较短,我总觉得前面写的要好一些,但后面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角度,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要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是那么脆弱。

    要说这本书的缺点,那就是它的副标题了,一部由匮乏塑造的历史。几乎每章每节都提到了匮乏这个词,作者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归因于匮乏,在一些地方总让人感觉有牵强之意。

    二.《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这大概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好的书了。费老用了十四篇文章对中国基层社会也就是农村进行了专业的分析。

    这些文章都是费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写,参照的基本是当时的南方乡村,但时至今日,以我在北方农村二十多年微薄的生活经验来看,这本书的分析也是极为准确而透彻的。

    从差序格局发展出私人道德,家族关系,男女关系,基于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又指出乡村的统治是教化式的,权力机构是长老式,也就是所谓的礼俗社会。

    我喜欢这本书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看待乡村的角度是极专业的,大概只有这样的学者才能把许多日常所见的事情背后的逻辑和整个逻辑背后的理论基础解释清楚。这本书让你知道,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道理的,是可理解的。乡村的教育是“爸爸式”的,教化式的,被教育的人服膺就好,因为在稳定的社会中经验也是稳定的,你只需要这么做是对的就好,每个人按着长辈的足迹走过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在如今变动越来越快速的社会,这却成为了乡村发展最大的阻力。

    读了这本书,你未必会认同却肯定会理解一些事情,不过认同倒是不必要的,有些事情要理解就很不容易了。

    三.《江村经济》

    作者费孝通。这是费老的博士论文,答辩通过的当天晚上,他的导师就联系了出版社,不久就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在英国出版。四十多年后,这本书才被戴可景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我手上的这本。

    在论文中,费老详细得记录了他于1935年在江苏吴江的开弦弓村居住期间所做的实地调查,记录并分析了当时中国乡村的经济结构。要想了解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这本书绝对是个极珍贵的资料。

    毕竟还是博士论文,对我一个理科生来说,这本书的可读性稍微差一点。我最大的感触大概就是在单一且脆弱的经济结构之下农民所面临的重压。如今大量的人离开土地,土地的重量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轻,但那个时候土地可以说就是一切,而与土地密切相关的地租可谓是更沉重的东西。书中对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地租介绍了很多,虽然枯燥,但却让人感触极深。

    四.《生活的艺术家》

    作者李小龙。这本书的特点就三个字,看不懂。或许是自己对武术和哲学的了解太少,对书中大量的哲学用语很难理解,让我很难读得下去。

    虽然封底上写着“翻开这本书,你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李小龙”,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还是关于李小龙对功夫,哲学,功夫与哲学,功夫与心理学的见解。我对这些内容的兴趣不是很浓,所以都是草草翻过。

    我读这本书花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看书中各种李小龙的照片。当年一口气看完了李小龙所有的电影,李小龙就成了我最喜欢的名人之一了。

    坦白讲,我不大喜欢这本书,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李小龙的崇拜之情。

    五.《十一种孤独》

    作者理查德·耶茨。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人的纽约生活,白领,司机,学生,教室,军官等等这个十一种孤独的人生。

    我买书之前就读过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被老师"认为孤独的小学生,写的非常真实而扎心。然而却没想到,第一个故事是我最喜欢,而且唯一喜欢的故事。可能是人生的阅历过于浅薄,我读其他故事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孤独,反而是无聊且犯困,对我的催眠作用相当强。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插班小学生的故事,看似孤僻的性格激发了老师帮助学生的热情,千方百计想让他“融入”新生活,却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他以某种方式侮辱。老师不知道的是,他自有与同学相处的方式,有些人好动,有些人喜静,有些人爱在老师面前表现,有些人只想远离老师。

    这世界是悖论在于,很多事物有些人喜欢去做,有些人不喜欢去做,而前者却总爱拉着后者去做这些事情。比如,有些人爱闹,有些人就爱待着;有些人爱喝酒,有些人连闻都不愿闻;有些人爱唱歌,有些人却只想默默听着。经常发生的事情是爱闹的人拉着喜静的人去闹;爱喝酒的人非得逼不爱喝的人喝下几杯;爱唱歌的人总想把话筒递给默默坐在角落里的人。却从来不会发生相反的事情。而前者们在拉后者加入自己的时候还总是抱着每个人都该喜欢做这些事情的心态,却不知人各有所爱,这是让我最为无语的。(ps:我喝酒是真不能喝,唱歌是真唱不了,但我总一个人待着却不是我所愿,我还是相当愿意出去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书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f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