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去医院看病,去医院的时候,有气无力的,无精打采,兼胃疼,整个人都没有什么精气神。
到了医院,医生号了脉,给开了一大堆的中药,几大盒子口服液。
从医院回来的时,整个人好象是满怀希望,走起路来都是抬头挺胸的,迈的步子也有力了很多。
去医院,从医院回来,一来一回,有这样精神上的不同差异,其实就是心态不同,这个不同就是回来时心中多了一个希望。
虽然回来时,没有吃药,也不知道医生开的药的效果如何,但是心情就是不一样了。因为有医生给看了病,给开了药。所以那药就是希望。虽然病还是那样,但是有药了,自己就会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希望,心中有了希望,精气神就不一样了。
02
我记得刚上班的时候,部门里有五六个人,有两个同事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高。那时部门没有经理,就是总监直接负责我们这个部门。
每次总监交待一个任务,那两个同事都会主动的要求负责这个工作,接到工作任务的那个同事就开始领导着部门的几个人开始工作。
那时,无论总监把工作分给那两个同事谁负责,另一个人总是协助最积极的,主动要求做这做那的。而其他几个同事都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且是没有人看着时,能休息一会就是一会,工作有点懒懒散散的。
那几个同事工作不积极就不说了,还经常悄悄的说那两个积极的同事,说他俩假积极,爱表现。
我当时刚刚参加工作,特别不理解那几个人。我一直觉得,既然工作了,就要好好的做,努力的做。部门的工作,无论谁负责,都要好好的协助,以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后来工作时间长了,了解了部门里的人了,也就慢慢的理解了。
那就是希望在支撑着那两个努力工作的同事,那个希望就是部门经理的职位。
当时部门没有经理,一直是总监管理部门工作。但是部门不可能一直没有经理,从外面空降一个也不太现实,所以有风声在传,说是要从部门中的人员中选择一个。
于是部门里那两个工作时间较长,工作业绩很好的两个骨干就开始了竞争,也就是部门里其他几个同事口中所说的表现。
其实表现也好,竞争也罢,都是因为心中存在了希望,有一个目标,所以开始努力的工作,努力的争取,努力的表现自己。
让自己变的优秀,让自己有一日能得到认可,从而得到希望中的经理职位。
这就是因为希望而努力,因为努力而变得优秀,因为优秀而得到认可,因为得到认可得到了希望中的职位。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个促使人努力工作的循环,这个循环让你变得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0040/3451611a51333c40.jpg)
03
就象现在很多人读书、写作一样,从开始的自由阅读,到给自己定一个一年读多少本书的目标,再到每个月计划读什么书,计划好了,然后按步就班的开始执行。
这样的阅读,从量到质的改变,使人在慢慢中改变,变得理性,变性逻辑清楚,变得优雅,最终成为一个“腹有读书气自华”的人。
有人阅读,有人写作,从开始的写日记形式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一星期写一两篇,到五六篇。到后来日更,每天都要输出文字,从每天输出500字,到1000字,有的人每天要坚持输出2000字以上。达到了日更,达到了字数要求,又要开始质量的要求。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能够被读者喜欢,希望能写出10万+的文章,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能变成铅字,希望自己也能出书。
从一个月读一两本,到一周读几本。从兴趣阅读到计划阅读和深度阅读。从涂鸦似的写作,到一口气呵成几千字。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希望在支撑着。就是因为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才有了计划,有了计划,才有了执行的动力。
这样看来,希望,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它鞭策着一个人努力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鞭策着一个人为了希望日复一日的坚持。
04
有一句古语叫“不怕慢就怕站”,很形象的说了坚持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一定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所以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时时给自己一个希望,设立一个目标。
这个可以是一年的总目标,也可以一个月一个小目标,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小小的可达成的小目标。这样,每周、每月都有完成目标的喜悦感,也有继续下一个目标的紧迫感。
既不会放松自己,也不会一直绷紧着神经,让自己处于适时的放松,让自己一直处于努力坚持的美妙状态中。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未来的自己更喜欢现在的自己,让未来的自己更感念现在自己的努力。
每个阶段给自己设立一个小小的希望,一个小小的目标,让自己变的更好,努力的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