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满足物质富裕的同时,婚姻问题却成了男女青年们最大的隐痛。如何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当代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又如何在男性竞争者占据优势的社会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都是中国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
中国剩女面临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大龄女性青年该如何摆脱单身状况,无缘步入婚姻的女性又该如何调节自己,过上丰盛自足的生活。
《单身时代》这本书为我们揭晓了答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与“剩女”这个词相关的三个内容,分别是:成为剩女的客观环境影响、主观因素作用,以及如何才能不成为剩女。书中以四名各具特色的大龄剩女为代表,跟踪采访,真实再现了中国大龄剩女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中国剩女的境况。
《单身时代》这本书中的四位女性分别是因学历太高找不到男友的“剩女”,有不再相信婚姻的而被剩下来的,有为了寻求更好生活而不得不剩下的女子、还有为了讨好母亲而熟知各种相亲方式的“剩女”。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意识到:未来将有更多的女性愿意为未来而坚定地选择有尊严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婚姻,除却婚姻,她们也将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单身时代》这本书是旅居中国五年的美国记者玫瑰写作的,她跟踪采访了多名大龄未婚女性,在书中呈现了四位未婚白领女性的真实故事,通过她们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未来将会遭遇的社会问题,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和社会如何塑造中国女性的生活,以及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本书以小见大,为我们完整呈现了当代中国的“剩女时代”。
那么,首先让我们依据本书作者玫瑰的观点来GET一下到底什么是“剩女”。作者在书中提到,“剩”这个字就跟残羹剩饭的“剩”是一样的,没有一点味道,而《单身时代》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剩女”就指的是农村25岁的以上的未婚女性,大城市里30岁以上的未婚婚女性。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大龄未婚女性成为“剩女”,而且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呢?接下来,我会依据书中作者玫瑰的观点作以解析:
不平等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成为“剩女”。出生于八十年初期的女性,她们一般是独生子女,从小受严格教育,在虎狼一般的生存环境里,女性被锻炼成了钢铁巨人,为了出人投地,比他人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些女孩从小就被严格要求,这些女孩大多高学历,高能力,却唯独无法找到合适的男性伴侣。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估计,到2020年,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男性也成了剩男。
无论剩男还是剩女,单身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中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女性胎儿被堕胎现象非常严重,加上中国一部分地区极端重男轻女,导致中国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非常严重。男女比例失调,意味着将来更多的人面临着婚姻挤压困难。
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王丰估计,在中国的城市当中有700万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从未结过婚的女性。她们都集中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北京、深圳、上海排在前三位。
1982年,接近30岁的中国城市未婚女性不到5%,这个数字到1995年增加了一倍,到2008年增加了两倍。目前正在全速向着30%逼近。
在了解“剩女”产生的客观的社会原因后,我们还是不太明白,既然在社会客观因素下,男多女少,女性不是应该更吃香,怎么可能会剩下呢?
事实证明,学历越高、能力越高的女性反而会被剩下,成为”剩女”,这是为何呢?
27岁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马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但是她发现自己却很难找到合适的男性伴侣,因为这些男子喜欢那些一见面就脸红,体贴温柔,能生孩子的妻子。
中国男人想要的老婆有四个特点:容貌漂亮、体贴贤惠、任劳任怨、对于丈夫的欺骗行为视而不见。但事实上,拥有高智商的女性,通常经济条件独立,她们绝对不会做顺从丈夫的小绵羊,也不会委屈求全,更谈不上传统女性拥有的三从四德。这就导致这些女性被迫剩下。
中国男性真的就喜欢“傻白甜”的妻子吗?一位35岁的中国投资银行家说他喜欢的妻子像原味酸奶,这样他就可以随意品味。喜欢这样的女性是因她们容易控制,没有自己的主见。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女孩太过于有主见,常常被认为是不太好控制。
在中国有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难找到生活伴侣。中国的女博士常被称为“第三性别”,因为很少有男性愿意同她们结婚。男性不喜欢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妻子,他们更喜欢容易驾驭的妻子。
一个悖论问题困扰着女性,高学历让女性在竞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在谈婚论嫁方面却处于劣势。与此相反,中国高学历男性却相反,年龄在30岁至49岁的拥有高学历的男性婚姻前景更加光明。
谈到女性高学历常常让男性望而生畏,那些长相姣好,学历一般的女性为何也被剩下了呢?作者认为有些人是成为了父母相亲的牺牲品。
张梅来自哈尔滨,26岁时父母开始催婚,但是张梅却不想过早步入婚姻生活,在生命大部分时间里永远围着老公、孩子转。28的张梅仍然单身,但回家过春节对张梅来说,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因为父母开始给她介绍各种相亲对象。过一个春节就像打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为了应付父母,张梅甚至想租个男友回家。在这场相亲的博弈之中,没有谁是胜利者,因为缘分未到,张梅总也提不起兴致来约会。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并不是没有机会,但她们期待更好的爱情,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相濡以沫的男人。而她们中的许多人也终将怀着这样的梦想,成为大龄剩女。
当然也有些女性不看好相夫教子却更崇尚追求个人自我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女性们靠着自己的能力,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她们不再需要依靠男性保障基本的物质生活,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追求更高意义上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未来社会的一个趋势。
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认为,当一个国家达到一定繁荣程度后,人民的需要重心开始由物质生活转向心里层面,即由衣食住行到精神性、幸福感和自我实现。人们会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和幸福感。
有一些未婚女性,勤奋、聪明、有专业能力,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环境中,太优异的女性反而不容易找到男性伴侣。中国性别歧视现象尤其严重,甚至教育领域都是重男轻女,他们不明白教育应该满足个人需要和期望。重男轻女现象导致一些高智商女性生存环境被压榨。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一些独立女性开始转向心灵修行。她们不认为自己的幸福需要男性来保障,相反个人成长、事业成就、爱与尊重更吸引她们。
琼曾试图找到一个很可靠的男人,几度恋爱,却依旧未能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在和一个韩国男人恋爱时,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决定将来有一天去攻读哲学硕士学位。这只是一个修行的开始,她开始将重心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来,而不再把男人作为终极追求之路。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但一开始我们总会走邪弯路,但终有一天会找到想要的方向。
当然大部分女性不得不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何吸引男性,便成了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艾薇的女性,面容姣好,非常有魅力。她说吸引男性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撒娇。因为撒娇可以让一个女人显得温柔,更有女人味,不会显得强势生硬,因为生硬强势的特点有悖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女人可以通过撒娇迎合男人的自尊心,让她的男人觉得自己更像个男子汉。撒娇成了一种屡试不爽的、古老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使中国男人感觉自己有人疼爱、有人需要,觉得自己风度翩翩、颇有男子气概。掌握一门“撩男”技巧,也许有助于女性找到未来的另一半,但婚姻生活,只能靠着双方诚挚认真地经营。
不管是成为剩女还是终将步入婚姻生活,最重要的是如何修炼强大的内心,在这个社会,女性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她们既有柔软的外边,亦有柔软的心灵,修炼自己,完成自我成长,也许是每一位女性的终极探寻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