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作者: 流一盏灯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23:23 被阅读9次

接昨日之一篇而续之。

谈及"点化"则必要去除由人之"开悟"之途,千万不可混淆。由人之"开悟"为自我之觉悟是通过自我之内在念力而达成,可以通过点化、参透、信念、理念等等而达成,即"开悟"是点化、参透、信念、理念等之结果。也就是说"开悟"是结果,而非"点化"本身,甚至于有些人不用"点化"便可福至心灵。

如‘跛足道人’用《好了歌》点化了‘甄士隐’而使其解注了《好了歌》,从而"开悟",这"开悟"是"点化"之结果。又如‘跛足道人’用‘风月宝鉴’去点化‘贾瑞’,而‘贾瑞’反而一命呜呼,这没有"开悟"也是"点化"之结果,故尔千万不可混淆"点化"与"开悟"。

世人形形色色,个体差异极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价值信念,故而才有哲思而谓: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如此将自己编织之意义之网,仿若于人之思维、理念之四周总有一层层由种种观念和诠释而投影出之围网。这围网将人重重围困于朦朦胧胧之中,又因为这网为自己编织而成,故而是清醒或迷茫皆无从得知,甚至于感觉迷茫之时其实是清醒认知自己之时,而自己感到清醒之时往往就是处于迷茫状态之际。

简尔言之,人是长期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的,而且永远不可能觉知自己已在沉睡中或苏醒时,这便是"太虚幻境"门口匾对所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便是对于世人之真实处境之明确表示了。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处于这种沉睡之中,那么一切之"开悟"几乎很难由自我来实现。

或许有人会说:有时觉得自己可以参悟出一些东西,我有"自悟"的可能。

诚然!佛云:众生皆有佛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于此谈"点化"也正因‘众生皆有佛性’才可能去"点化",人之所以可以参悟,其实是某时某刻,某种机缘巧合之下,可能正好处在沉睡与苏醒之边界线上,很接近"点化"至"开悟"边界线上,此时此刻我们能多多少少听懂一点东西可以让我们对真理有所瞥见,但有没有发觉呢?这一刻很短,而且无法恒久,随后又在自我编织之网中迷失,随时可能重新陷入每时每刻都不一样的自己如回到沉睡之中。但如果真正的"开悟",那么就是恒一而同一的。佛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考验一个人是否开悟,只需要看他是否始终如一,而不是反反复复,患得患失。待续……

相关文章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封建礼乐制度源起于‘周’,孔子所要之是在于"克己复礼",原本为恢复‘周礼’,亦是适应于春秋战国时代信奉儒家的士人之...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叙之! 雪芹将此第十三回起初便将现世中之‘秦可卿’便要逝去之际‘托梦’于‘王熙凤’道出"今日回去",这"回去"...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为何于此处‘秦可卿’托梦之际而岔开谈及《红楼梦》之难读之处呢?主要因为,如若不知雪芹用‘神化故事’、‘梦境情节’、...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 ‘贾琏’护送‘...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秦可卿’托梦而来,一开始便笑颜如旧,轻启朱唇,[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述过‘秦可卿’托梦之视角之变,再看此处脂批一句[甲戌侧批: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此句脂批是为‘秦可卿’道...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昨日而叙! ‘贾琏’之才能往往被忽视。试想一下,如若是以‘贾琏’之人们心目中之总体形象来评价,其一味天天吃喝玩乐...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再将此张药方列于桌上,按照这药方及组方,有四类之规,一为药方统名,二为各种药材选取,三为炮制方法,四为药引。 一者...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述之有关‘秦可卿’之二种维度不同身份于书中之用。 先看‘秦可卿’于现世之身份之用,其自养生堂之弃婴而被‘秦业’...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述之! ‘曹家’自清初以军功起家,至‘曹锡远’、‘曹振彦’几代通达之而有了族中基业,至于‘曹玺’已是兴隆之望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t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