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发生在英国庄园里的爱情故事总是有一种执念般的痴迷,因为那里诞生过简·奥斯丁。由带有简·奥斯丁强烈符号的演职人员(乔·怀特和保罗·维伯斯多是《傲慢与偏见》的导演与制片人,詹姆斯·麦卡沃伊在《成为简·奥斯丁中饰汤姆勒弗罗伊,凯拉·奈特利在《傲慢与偏见》中饰伊丽莎白)来演绎这部影片,对我来说纯属巧合,不能不感到惊喜。
01 “ 是的,我看见”
“是罗比”、“我知道是谁干的”、“我确定我看清楚了”、“是的,我亲眼看见他!”这样斩钉截铁的确定真如她所见吗?
故事发生在1935年夏天英格兰一个乡村庄园,布莱安妮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她尝试写作得到了妈妈的赞赏,她在家里请表姐罗拉和双胞胎表弟杰克逊和皮埃罗能在家庭联欢会上出演她设计的剧作,准备在哥哥莱昂回来时表演给他看,但是“演员”们兴趣都不大。
一次排练间隙,布莱安妮从窗户外看到姐姐西西莉亚在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面前脱掉外衣跳进水池,然后湿漉漉地站在罗比面前,布莱安妮认为他们之间有不纯洁的关系,而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而真实的情况是罗比企图帮西西莉亚拿手里的花瓶不慎将花瓶弄碎,西西莉亚生气地跳进水池将落入水中的碎片和罗比手中的花瓶手柄夺走。
但事情的进展朝着各自的思路发展:现实中罗比觉得打碎了西西莉亚的花瓶应该写一封信来道歉,因为他对西西莉亚有爱慕之情,所以,在措辞上总觉得不满意,既想表示一般的道歉,又希望西西莉亚能够明白他的心迹,中间还写了一封措辞比较露骨的信,但他知道这纯粹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我幻想着爱护你,抚摸你。”是一封不可能发出去的信。
但他决定经由布莱安妮来帮他送信时,还是写了一封普通的道歉信。不幸的是,心绪不宁的他还是将那封言词露骨的信误装进了信封。
这对罗比来说经过就是这样:想帮西西莉亚的花瓶装水却导致花瓶破裂,而西西莉亚突然跳下水让他觉得自己反应迟钝,所以需要通过道歉来获得原谅,而他又企图表达对西西莉亚的爱慕,犹豫之中传递了一封不该由布莱安妮来转交的信。
布莱安妮看到的是:她偷看了罗比的信,她看到的恰恰是这样的场景西西莉亚和罗比之间存在着不纯洁的关系,是罗比强迫西西莉亚脱掉衣服,而且罗比给西西莉亚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他是一个色魔。
布莱安妮看完信后没有装回信封就给了西西莉亚,西西利亚不明缘由,她对罗比本来就有好感,她引他到书房希望能够当面明确他的态度,彼此爱慕的他们终于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两个人彼此互相表达爱意,正当两个人在激情之中,又被跟随一枚西西莉亚头饰的布莱安妮看见,三个人都非常尴尬。
哥哥莱昂回来了,还带回一个朋友巧克力大亨保罗,保罗与布莱安妮的表姐罗拉一见钟情。
这天,庄园里正在晚宴,突然双胞胎表弟不见了,于是大家分头去找,结果布莱安妮的手电筒碰到罗拉和一个男的在草地上野合,男的提起裤子跑掉了,罗拉一脸无辜,且痛哭流涕,布莱安妮以为罗拉被人强奸。
于是,她就将这个强奸犯认定为在她眼里行为不端的色魔罗比,而罗拉也将计就计地说自己没有看清楚袭击者是谁,布莱安妮斩钉截铁地确认她看得很清楚:“是罗比”、“我知道是谁干的”、“是的,我看见他了”、“我知道是他”、“我确定我看清楚了”、“是的,我亲眼看见他!”
就在大家都已经确定罗比就是那个强奸犯的时候,他却毫不知情地带着双胞胎回来了。尽管西西莉亚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罗比带回双胞胎的现实,并提出抗议,但警察还是相信了布莱安妮这“唯一的”证词,罗比被警车带走。
02 其实,是“我所想”
显然,布莱安妮斩钉截铁的指控并非出于真实,而是她内心的恐惧臆想出来的场景,是她丰富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事情。与其说她是所见,不如说她是所想。
罗比虽然是仆人之子,但没有人把他当下人看,他拿到了文法学院的奖学金,布莱安妮的父亲支助他到剑桥上大学,和西西莉亚一起在剑桥呆了三年,但他想学医希望未来能当一名医生。
布莱安妮暗恋着罗比,她平时总是送给他装帧漂亮的小说,也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自己写完剧本忍不住先告诉罗比,并邀请他来看她排演的话剧。她的话剧《阿拉贝拉的审判》讲的是一个关于如何让爱情持久的故事,阿拉贝拉与外面来的小伙子私奔,显然她对爱情有着向往,也许,罗比正是那个她想要一起私奔的人。
还在布莱安妮1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暗恋罗比,为了测试罗比是否在意自己,她还故意跳进湖里看看罗比是否会救她,罗比将她从水里救起来后知道她的用意非常生气,这让她感到很失落。
本来是自己喜欢的人却跟姐姐暧昧不清,布莱安妮很难接受,这在她看来是对自己的巨大伤害,他就是一个魔鬼,于是,他眼里的罗比就变成了一个色魔,是他在侵犯姐姐。
而当她发现表姐被强奸后,她更愿意相信这是罗比干的,因为她不接受罗比爱姐姐这个事实,宁愿是罗比强奸了罗拉。
所有布莱安妮看到的“罗比”都不是真正的罗比,而是她的潜意识里杜撰的一个“罗比”,是她所想的“罗比”。
人类罪恶的根源即是“所想”。当“所想”的罪恶变成“所为”,人类的悲剧就难以避免。战争、报复、中伤都源自“所想”。而布莱安妮的罪恶源自嫉妒,这与伊利亚特的故事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行为有所区别罢了。
03 一步之遥即是天涯
我们一直朝向的那个目标,常常只是一步之遥,却永远无法到达﹍﹍
因为布莱安妮的妒忌和不可挽回的“证词”,使得罗比在监狱呆了4年,出狱后便赶上了1939年的英法德战争,于是,为了删除“犯罪记录”,出狱后他成为了一名军人。而西西莉亚为爱情与家人决裂,追随罗比入伍成为一名医护人员。
在罗比出征前,他们有一次30分钟的短暂相会,虽然已经变得陌生,但西西莉亚用目光传递给罗比坚定的爱:“回来吧,回到我身边”,这目光也是对罗比遭遇诬陷和苦难的巨大补偿。他们在车站吻别时,西西莉亚留给罗比一张海边白屋的明信片,并约定会在那里等他。
六个月后部队在法国撤退时,罗比和两个战友与部队走散了,在寻找大部队的途中他得了败血症。一路上,罗比抱着与西西莉亚重逢的念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朝着他们的约定走去,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最亲爱的西西莉亚,故事会延续,我们的故事会延续,我一定会回来。寻你,爱你,娶你。我们一起无怨无悔地生活下去。”
当他经历千辛万苦闻到海水的腥味时,发现这里聚集着30万准备撤退的英国远征大军。就在撤退的头一天晚上,1940年的6月1日,罗比死在了海边一所房子的废墟中,他手上依然拿着那张海边白屋的明信片﹍﹍
3个月后西西莉亚也在一次空袭中死去,而布莱安妮的灵魂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布莱安妮的一念之差,彻底改变了罗比、西西尼亚和布莱安妮三个人的命运,而他们所朝向的目标仿佛只是一步之遥,却永远无法到达﹍﹍
04 灵魂的出路是救赎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伤害,人可以原谅别人的伤害赦免别人的罪恶,唯独自己内心的罪恶往往是一个死结,很难解开,内心有魔鬼的人必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挣扎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灵魂的救赎。
有人说作家与上帝都赋有解救人类的职能,布莱安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罗比和西西莉亚带来的严重后果,她无法心安理得。于是,18岁的布莱安妮放弃了去剑桥上大学的机会,并化名塔里斯到西西莉亚曾经工作过的医院做护理培训,并一边工作一边写关于他们三个人的小说。
她写信寻找西西莉亚并表示自己为当初的幼稚表示道歉,她希望找到罗比和西西莉亚,并通过忏悔和说出真相来让自己负罪的心得以解脱。但无论做什么,无论多久,就像她拼命用刷子洗刷自己的手,感觉怎么也洗不净一样,她始终都无法从罪恶中解脱。
偶然,她在新闻中得知表姐罗拉的婚礼,发觉原来新郎竟是当年哥哥带回来的朋友保罗·马歇尔——那个巧克力大亨,而他才是当年“侵犯”罗拉的“强奸犯”。
教堂里,罗拉和保罗的婚礼在神父振振有词的祷告中举行:“为了弥补罪恶,也为了避免那些没有禁欲天性的人们通奸,我主让人们彼此结合,让他们永远保持纯洁。”多么讽刺的关键词啊:罪恶、通奸、纯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颠倒黑白吗?
从18岁开始写,直到最后封笔,布莱安妮一直在写这本忏悔的小说,《赎罪》是她的第一部也是第21部小说,她设计了在西西莉亚公寓里遇见罗比的场景,并受到了罗比严厉的谴责,她希望能够说出真相,她设想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就像上帝无法消除罪恶一样,作家也无法安放自己罪恶的灵魂。一旦管不住内心罪恶的魔鬼,赎罪,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对待我们的内心,命运并不一定给我们赎罪的机会。
其实,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是一生都在赎罪呢?你所看到的即是你所想到的,所以,让我们心存美好。
这是一部根据伊恩·麦克尤恩200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赎罪》改编的电影。当然,很遗憾,我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我看完电影后对于那些“虚幻”与“现实”交叉的镜头非常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当我百度“伊恩·麦克尤恩”才知道,伊恩原来是一位身世复杂、性格敏感、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男性作家。
一直以来都吃惊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女性心理那份细腻,看过这部影片方知伊恩·麦克尤恩亦有这样跨越性别的心理的透视功能,这是女性读者的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