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2
2022年9月12日下午,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直播课的执教者是徐杰老师,他是“精致语文”首倡者,一直致力于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走在全国语文界的前列。我们在观摩学习了徐杰老师精彩的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之后,继续聆听了他分享的《名著阅读分享课的点、线、面》主题报告,让我们了解了名著阅读分享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明晰了名著阅读分享课的操作策略,增强了设计名著分享课的信心。现将讲座内容梳理如下:
一、名著阅读分享课的现状
1.只读,不检查,不分享,读完考试;
2.画句子,做摘录,读读重点文段;
3.以考代读,做烂题,背答案代替原著阅读;
4.不管读什么书,读哪个章节,全部用一个方式来阅读分享,写读后感,读读后感;
5.布置阅读要求“用力过猛”,要求有多少多少处圈点批注,但对学生的批注没办法逐个评价,甚至不评价。
徐杰老师总结的上述五点内容,正是当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分享课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整本书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我们的实践研究还很稚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4年前,徐杰老师就已经开始了“名著导读课”的探索。那是2008年4月,他曾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草房子》导读。一节课,一本书,在十多年前,是很前沿的教改探索。随后的评课活动上,很多老师直言“不会评”,因为他们之前都没见过这样的整本书阅读课,曹文轩先生还专门给徐老师的这堂名著导读课写了课评,然后发表在了刊物上。
2010年,徐老师在江阴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他开始在一个年级试验名著导读。通过每周一节分享课,以内养外,检查、指导、推进学生的名著阅读。
2013年,徐老师成为江阴市的一名教研员,他开始在一个地区推进名著导读的实施,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名著导读课的赛事,提升老师的名著阅读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徐杰老师对名著导读的探索一致持续到今天,今年8月份,徐老师将自己十多年来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名著阅读方面的思考探索实践浓缩为一套《名著导读教学参考书》。这是一套涉及统编教材规定的12本必读书,拆解为84节的参考书,也是一套“上”出来的,写给初中语文老师的名著导读参考书。
二、名著阅读分享课的基本原则
1.长期性
名著阅读需要每天读,慢慢读,细水长流的长期的读,需要把阅读当成如呼吸般自然的读,不赞成运动式的读书。
2.阶段性
名著阅读需要分阶段实施,需要像春蚕咀嚼桑叶一样,每天跟一本书、文字有亲密的接触。
3.整体性
名著阅读需要站在整本书的视野之上,去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
4.提升性
徐老师说:“学生的自主阅读好比是炖鸡汤,老师的导读呢,是往鸡汤里加盐。”提升学生原初阅读的品质,推进学生更深入的走进书中,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5.活动性
名著阅读需要根据阅读的范围,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阅读的思维。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开展讨论、读写结合、猜想、补白、辩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名著阅读分享课的五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相融共生。
三、名著阅读分享课的操作策略
1.抓点
所谓的“点”是整本书或整本书中某个某些章节的重要的点。这些点能够带动情节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深化等大容量的阅读分享活动。
比如,《水浒传》阅读分享课的抓点可以从4个方面展开:一是聚焦情节,选取《水浒传》中有意思的酒局为抓点,选取三个有酒局的关键的情节,让学生理解了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及人物的特点;
二是从人物方面展开,设置《水浒传》中的英雄绰号,学生从关键英雄的绰号排列,发现人物绰号的缘由,再聚焦三个女英雄中的一丈青,设置重新取绰号,说理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深入;
三是聚焦《水浒传》主题,选取“《水浒》匾额,从聚义厅到忠义堂”的点,促使学生思考匾额的变换给梁山英雄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是选取“手法”的点,片段重读,体会《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智”,比较吴用和杨志的“智”有何区别,让学生明白书中用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
徐老师列举了他们出版的《名著导读教学参考书》中《朝花夕拾》和《傅雷家书》两本名著的目录页,分别指出名著导读课聚焦手法、聚焦情感、聚焦人物、聚焦主题、聚焦情节等实录文章。
选点就是教师的眼光,是窥斑见全貌的斑。当然,要把点做透,做深入需要选好有支撑力的,丰富的重点,要设计出有梯度的课堂阅读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点为教学内容。
2.拎线
“线”就是贯穿全书或者某几个章节的主线,围绕主线展开阅读分享,既有发散,也有聚焦,是一种大开大合的阅读活动形态。主线具有“三力”,即凝聚力,支撑力,生长力。
①凝聚力
好的主线要能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要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话说,愿意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有趣味的活动。
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可以抓住主线展开:保尔和生命中的几个女孩儿(初恋冬妮娅、革命战友丽达、妻子达雅),这一主线可以串起保尔的革命经历以及他的成长过程。
②支撑力
好的主线,在组织活动时,不是一问一答,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作罢,而是能上下延伸,左右勾连,可谓“拎起一根线,扯出一大串”。
比如在《骆驼祥子》整本书中,徐老师设计的主线是祥子和钱,从赚钱到攒钱再到花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金钱观就是价值观,金钱观就是命运点的道理。此外,《骆驼祥子》还可以设计祥子和车,祥子与生命中的女人等主线,这些活动,可以将整本书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题等诸多环节串起来,揉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在整本书里来来回回的行走。
③生长力
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能够共生共长。名著阅读分享课的主线就是一棵树,要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要能够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的催生出更多的新东西,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的话语和同徐老师的观点相似,她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比如《西游记》13~31回阅读分享的主线是“唐僧与悟空的矛盾冲突”。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唐僧与悟空之间发生过哪些冲突,这是内容梳理;然后通过悟空前后的变化,感悟悟空的成长的蜕变;聚焦三打白骨精的“三”字,让学生了解“三”字中的深意;细读悟空走的片段,体悟悟空的有情有义。
徐老师分别列举了《儒林外史》和《昆虫记》这两本书中的名著分享课的主题,从中可以明晰,主线都印证了“凝聚力、支撑力、生长力”的特点。
3.合面
合面就是关注若干主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形成对一本书的多面立体的阅读体验。主线之间是相互联系,有逻辑关系的,可以是并列、因果、递进关系等。
徐老师举了他设计的《海底两万里》整本书的三根主线是:幻想、真实、科学,形成多维立体的课堂形态。三根主线就是三次解读,主线之间也是相互交融。在“真实”这跟的主线中,可以通过大量详尽的数据,通过历史事件,还有一些细节场景,让学生理解真实性。
名著阅读分享课运用“点线面”基本操作策略,有效抓点,连点成线,多线多面,多面成体,从而形成一个由零散到整合,由阶段到整体的阅读过程。
徐老师在最后,还与大家分享了教师应当做实实在在的阅读者。执教名著阅读分享课的前提是,来来回回地读书,直到读的滚瓜烂熟,这样课堂上学生到了哪里,我们老师就能够到达哪里。活动设计的灵感和好点子自然就会来,好点子是读出来的。
发现好的点子还要变成一节课,这很不容易,其背后是需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需要将问题变成有梯度的活动达成。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还要具有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生共长的特点。
如果我们说,不知道怎么设计这样的活动时,我们可以购买《名著导读教学参考书》的这套书,模仿书中的课堂实录,在教室里实实在在地开展实践,慢慢地有了体悟之后,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好的导读课。
《名著导读教学参考书》整个出版历程耗时九年。在这期间,主编徐杰和主创团队的老师们,数易其稿,不断试讲、优化;再试讲、再优化,数易其稿,是一本教师可以拿来就用的参考书和案头书。
名著能够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名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汲取文学的思想精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名著导读课,就是立足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以“课内活动”推动“课外阅读”的课堂组织形式。 听完徐杰老师的整个讲座,我们都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一个半小时我们被满满的干货和幸福浸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