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与于谦

作者: 末法的道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6:20 被阅读0次
当上天给国家带来灾难之时,也会送给国家一个能够解决灾难的人。

景德元年,既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南下。一路之上并未攻打城池,遇城则绕行,意欲直取汴梁。

汴梁内部是人心惶惶。江南人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四川人陈尧叟提议迁都成都。

正当宋真宗赵恒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寇准出现,进言:“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逸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寇准主张宋真宗亲征,抵御辽军。宋真宗抵他不过,只好亲自前往澶州鼓舞士气。

将欲过河之时,宋真宗又后悔了,他不想过去。

寇准联合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起建议真宗过河,真宗最终还是过去了,但也没敢停留太长时间。

前线出了一点事,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辽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便派人求和。

之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澶渊之盟。

寇准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他凝聚了全国的人心,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帮北宋王朝续了一会回命。

再来看于谦。

于谦的处境比寇准更难,寇准手里怎么着也有一些资本,军队朝廷什么的都还在。

于谦就不同啦,皇帝被也先抓住了,满朝文武十不存一,精锐之师损失殆尽。

徐珵建议监国朱祁钰南迁至南京,于谦厉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然后,被抓住的皇帝朱祁镇就成了太上皇,京城里有一个新皇帝了。

于谦调各地的兵马进京保卫京城,同时主动出击打击也先,也先懵逼……

打不过,于谦也不愿和。也先无奈地退出了长城。

于谦也帮大明续了一命。

两位救时宰相,某种意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他们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

寇准一开始就是抱着和谈的想法行动的,所以面临困境的二十万辽军得以全身而退,和约里给钱的依然是宋。

于谦以刚硬著称,他一开始就是抱着击退甚至歼灭敌人为目的,所以当也先用皇帝来要挟他的时候,他没管,也先想要和谈的时候他也只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想想金军包围汴梁的时候,朝廷一味求和,下令各地勤王之师不许靠近。

这或许就是两个王朝精神风貌的体现吧?

相关文章

  • 寇准与于谦

    当上天给国家带来灾难之时,也会送给国家一个能够解决灾难的人。 景德元年,既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

  • 澶渊之后的党争二(澶渊相关五)(完结)

    其次,是王旦与王钦若。景德三年,寇准出京,接替寇准为相的是王旦。王旦素来与寇准亲厚,对王钦若从来不喜,他的上台自然...

  • 溜须的学问

    宋朝真宗年间,有个大臣叫丁渭。一次,与老宰相寇准在一起吃饭,丁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饭粒,便亲自上前为寇准梳理...

  • 我的微博节选(系列三十八)

    (1) 宋真宗时,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中书省有档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当时寇准在枢密院,把这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

  • 张咏巧妙规劝寇准多读书

    张咏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吏,宰相寇准(961-1023)与他是老朋友。据说,张咏在成都任太守时,听说寇准当了宰相,便...

  • 人生赢家寇准:不置地不买房,夜夜笙歌酒穿肠

    北宋名臣寇准,有个称号是“无地起楼台相公”。 《丁晋公谈录》说“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诗人魏野曾说寇准“...

  • 寇准谋国

    宋太宗死后,他的儿子赵恒继位,这就是宋真宗。这个时候,宋朝的边境上出了事。1004年,东北方的辽,出动了二十万...

  • 宋元||寇准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少时英俊豪迈,又兼勤苦功读...

  • 读史

    幸福就是 公孙策遇到了包拯 包拯遇到了寇准 寇准遇到了北宋王朝 而你 遇到了谁

  • 天来阁墨痕20寇准诗咏华山

    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寇准与于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m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