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阳
简书第63篇原创文
字数:1900字 阅读用时:3分钟
打开牧阳的后厨,精心为你烹饪每一道菜
前些天,参加完一个培训后,天色还早,于是辗转去了原本工作的地方见见同事和领导,在那里,我看到了最新一期的《艺鸣》。
《艺鸣》是福建某商会的会刊(半年刊),创刊于2015年1月,主要服务礼品、饰品、家居等行业企业,设有报道、访谈、论坛和发现四个栏目,旨在打造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
这份杂志主要参与者是编委会主任高董(厦门某公司董事长、厦门大学高材生),负责会刊总体风格的把控和采访;主编是商会秘书长,负责选题和二稿审阅;我担任责任编辑,负责文章初稿的采编、摄影和对接等事宜。
作为期刊的创刊人之一,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蜕变。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年后再见,想必,它和我一样开心。
一、唯有诚恳能动人
作为一本行业性刊物,如何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让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关键,杂志特设“论坛”专栏,约稿的任务落在我的肩上。约稿对象多是企业负责人,他们日理万机,有时候一篇稿件需要前后跟进七八次才能约到稿件。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一遍又一遍的打电话约稿,终于感动了作者,打开了局面。其中一位老板对我说:“冲你这股干劲,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一篇稿件拖了这么久。”第二天,他发来一篇高质量的长文,令我十分感动。
接下来便是对来稿的修改和配图,有做修改需要发对方确认,又是一番电话沟通确认,在这过程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再次约稿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脚板底下出好稿
作为创刊号,广泛采集资料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走遍了厦门、福州、安溪、德化、石狮等地,采访业内知名企业和企业家,拜访手工艺大师。一天走访两三家企业,通常情况是,披着朝霞出发,载着繁星归来。
首期访谈专栏采访的是商会老会长和现任会长。作为公司最高负责人,想要约到时间采访很不容易。通常是一周前约好,前两天确认,结果,前一天告知有事需改期。有时候正采访,结果临时有重要事情被中断了,只好另约时间。
亲历者告诉你做一份杂志的苦与乐印象最深的,当属专访现任理事长吴董的那篇稿件。(今年4月,吴董所领导的公司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前面约了几次都被延期,一直到2014年11月15日,商会与吴董事长所在集团公司共同在福州主办一个高峰论坛,等空闲下来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
作为行业小白,我问的问题自然是肤浅的,更多时候,我是旁听者和记录者,高董负责采访。采访进行了约一小时,我一边奋笔疾书,一边用录音笔录音,偶尔见缝插针地拍几张现场照片,专访结束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城市对月光是屏蔽的,因为路灯霸道多了,但此刻,路灯揉揉惺忪的双眼,灯光似乎柔和了很多,像出租车尾气般无精打采。
一天的会议记录和摄影原本筋疲力尽了,但采访过后反而精神了,我和高董走在前往宾馆的路上,晚风吹来,神清气爽。
三、严谨认真最可贵
作为编委会主任,高董身体力行,其认真严谨的态度令人敬佩。
采访前,我们会先讨论好采访提纲;在前往采访的路上,我们交流采访重点;归途中,高董会对当天的采访做一个总结,并提示我可以从哪些方面写。
对每篇文章,高董会提出修改意见,配图方面的构图、背景、情绪表达等;文字方面的错别字、病句和相关数据的求证等都一一挑出。一篇文章从初稿到定稿印刷,至少看过十遍。因此虽已过两年,但现在重新看每篇文章,我基本还能说出那篇文章当初是如何采访,如何约稿,甚至是哪里出现过错别字。
亲历者告诉你做一份杂志的苦与乐例如《工艺材质的变迁》一文,作者是危有发老师,文章对木质、布艺等材质的前世今生做了梳理,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预判。其中一些句子不太好理解,刚好作者离我的住所不远,于是,高董建议我前往作者所在公司请教。最后,我修改了一些句子,使其更通俗易懂。
即便是到了最终定稿阶段,对文章的修改还未停止。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晨,约八点左右,我还在梦游中,想着刊物设计完成,即将送去印刷,总算可以舒口气了。这时,高董来电话说:“专访吴董事长的那篇文章,他们公司旗下实体店的照片不够精美,我记得泉州万达广场有一家实体店,麻烦你打的去拍几张,我在设计师这里等你,马上换掉。”于是,我拿着相机匆忙出发了。
亲历者告诉你做一份杂志的苦与乐《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你用心浇灌了你的玫瑰花,在它身上花费了时间,所以它在宇宙中变得独一无二。”
是的,对于我来说,《艺鸣》就是那朵玫瑰花,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我曾经倾注了心血,我们见证彼此的成长的历程。
即便后来因个人原因离职了,但我会永久保留我参与采编的那三期会刊,偶尔翻看,我会想起文章背后的故事,那是为了一个主题提炼的纠结不已;是为了一篇采访的长途奔波;是为了一次约稿的探讨交流。
感恩高董和秘书长对我的指导,感恩那段奔波在采编路上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