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里夫阿诺斯说:
现代人所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就是对过往历史的研究和再现,而古人对在他们之前发生的事情则知之甚少。
所谓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载和总结,百姓可以了解历史而更加地顺应时代发展之势,领导者可以借鉴历史而更好地实行治国安邦之道,这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部分价值。
今天,想为大家推荐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史的历史类书籍——
《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图为《历史的拐点》,东方出版社出版
01
这本书讲了什么?
作为一部改革史书籍,《历史的拐点》依次选取了从东周春秋到近代晚清的十三个著名改革事件,并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些改革,或成功或失败,都为后世带来了深刻的研究价值和不可磨灭的影响。
众所周知,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置和调整,也许在这些改革者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利益的筹算谋划。
但是,在这十三个改革中——
春秋郑国的子产铸刑鼎,让百姓知法守法,乃天下情怀;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射骑,让军队战斗力大增,乃天下情怀;
西汉王莽代汉建新,想要缔造乌托邦式理想社会,乃天下情怀;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虽困难重重仍始终不悔,乃天下情怀;
晚清洋务派自救运动,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乃天下情怀;
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不畏强权菜市口喋血,乃天下情怀。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每一位改革者身上都所存在着的那份匡时济世的天下情怀。
02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推荐这本书有四个原因。
首先,在于它以故事形式为主,可读性高。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犹如沧海一样波澜壮阔,也同样高深莫测。
深奥渊博的历史读物也许会让非历史专业的读者望而却步,而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叙述形式,客观且真实地描述,就像摇曳在海上的一叶扁舟一样,能大致带我们看清这海上之景,也较为适合读者在闲暇时间阅读消遣和了解。
其次,书中的对于事件经过及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到位。
历史的大海固然深邃,而有些史实则像沉船般在海底长眠,不经仔细打捞,怎么能寻遍沉船里那些没有知觉的宝藏呢?
这本书在叙事的同时,也细说了改革者的性格和样貌。
如商鞅在主持变法时,不允许他人反对,竟也不允许他人赞赏,他要求全国臣民闭嘴执行,改革才能彻底。
如年少范仲淹读书时过着喝粥苦读的清贫生活,这也让他将中下阶层的黎明百姓烙印心中。
如千古三怪王安石有多怪?一怪,蓬头垢面;二怪,不纳小妾;三怪,不屑为高官。
如张居正的生活美学为何?他在意穿着,会往身上抹香脂,家居及办公室整洁高雅,活脱脱一个精致绅士。
如光绪有多惧怕慈禧?见慈禧太后时如对狮虎,胆为之破;选妻时要请慈禧做主;进膳时,要慈禧动筷,他才动筷。
种种细微之处,都在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改革输赢的必然。
不仅如此,书中对历史有客观的还原。
历史本来就是一场诡谲蹊跷的罗生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
如果只用单一色调涂抹他,则有碍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本书所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作者用了不乏清晰客观的笔墨去还原。
中学时的历史课本用寥寥数笔告诉我——
商鞅变法却被车裂而死,我十分不解;
韩愈如此才华却屡遭贬谪,我十分困惑;
慈禧越殂代疱,控制光绪独揽大权,我十分愤懑;
读完此书,我才知道——
原来商鞅所推行的“法西斯”行径是多么压抑人性;
原来韩愈情商不高,为人刻薄,攘斥异端还嫉妒朋友;
原来慈禧固然作恶多端,但成为无冕女皇确实有她过人之处,而她在晚年立宪新政,也的确“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新局”。
也许,我们所认定的罪人,未必没有功德,我们所认定的功臣,未必没有罪孽。
最后,这本书将同一时间中西方历史改革结合在一起。
穿插比较,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子产改革时,正值古希腊时期梭伦立法改革;
而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之际,正值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欣欣向荣之时;
王安石大刀阔斧改革时,西欧基督教势力强大并且蔑视商业……
想当年我为了高考文综可以多拿几分,日夜抱着中外通史大事年表埋头苦背,却还是产生了混淆。
而读完这本书,虽说无法熟稔于心,但我对中外历史上平行的改革事件确实有了全面的印象和理解。
03
最后的总结
作家杜君立说——
据说浮游朝生暮死,寿命很短,其实人的寿命也并不比很多动物更长,但因为人类拥有历史,这使人类拥有了远远超过其生命限度的智慧。
拥有历史,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禀赋。
为什么要拥有历史,因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循着古人留下的印记随事而制。
正如作者马立诚在文中所说的——
我国已经进行了30年改革,每个人的命运都和这场改革息息相关。因此,总结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得失,以资借鉴和思考,增进我们对今天改革的理解和把握,很有益处。
观今鉴古,反思当下中国存在着的弊端和问题,胸有情怀,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那么,如果你对历史有兴趣,那不妨来看看《历史的拐点》中每一个站在拐点上的改革者的天下情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