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音乐
以曲写心 以乐言情——我的零基础学作曲之路(二)

以曲写心 以乐言情——我的零基础学作曲之路(二)

作者: 我从彩虹那边来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17:05 被阅读0次

第二篇 第一首原创曲诞生记


第一篇请戳链接


还没正式开始作曲课,S老师就突然给我安排了一次作业:“你先写一写下面这几首曲子。”

老师布置的教材上的习题 老师指定的作曲课教材

我一脸茫然——可是我还不知道怎么作曲啊!看来,老师是想测试我有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幸好之前看了宋大叔的视频!我赶紧重温了一遍当时看视频的笔记,看起来能直接应用上的就是a-a'-b-c的曲式结构、半终止/不完全终止/完全终止式这几点知识了。题目的第一句并不好听,我在钢琴上反复弹了几遍,搜肠刮肚几天,才好不容易把这几个简单的开头延续下去,勉强做成了曲子。硬着头皮交上去,得老师回复:“实属不易。”

第一节作曲课上,老师既没有打开教材,也没有从作曲的ABC开始讲,而是开门见山,直接拿起我憋出来的曲子进行点评。

首先是曲式方面,我对宋大叔所说的a-a'-b-c曲式的模仿,老师认为可行,在作曲起步阶段,每一个乐句,基本上是以四小节构成,整首曲子以4小节*4句=16小节构成。这种曲式便是最基础的起承转合模式,也称为四段式,其中每个乐句相当于一段。

具体到各乐句的关系上,题目作为a乐句,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必须充分分析和体会a的乐思,提取出乐句的主要元素,包括节奏、时值、音程关系等。

第二乐句a'则通过移位/重复/倒影等方式,延续a乐句的旋律。这种延续,常常是对a的完全或不完全重复。例如琵琶语第一乐句656,56765323,2353231,71756,第二乐句基本重复,仅把656改为35656。


以下是我弹的《琵琶语》:http://music.163.com/program/904481539/371098458?userid=371098458 (@网易云音乐)


事不过三。b作为第三乐句,则不能再继续a-a'的老路,而是要结合a乐句的关键元素,进行一定的创造,但这种创作不要背离整个旋律的大基调。

最后,c是结尾乐句,对前三乐句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让旋律的流动自然回归到a乐句。也就是说,a乐句(第一乐句)决定了整个乐曲的基调和色彩。在纯粹原创、没有题目作为a乐句的乐曲中,a乐句往往就是创作者最初心有所动的那一两句旋律。就像琵琶语的第一乐句一样。我猜测,当林海在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旁,被琵琶的韵味所触动的那一刹,浮现心头的,也许就是这短短的656,56765323……

课后,老师布置了4道新的题目,要我按照课上讲的规律进行作曲。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的学习和练习都围绕着四段式写作。但是,在每一次的作业点评中,老师根据我的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加着新的知识点。

比如,要实现对a的准确把握,算清楚a中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尤为重要——音程关系决定了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和旋律的调性。如果一个以和谐音程构成的a,后面的a'中出现了增4度、小2度等不和谐音程,则会造成乐曲主题的偏离。从听众的角度,就会听到突兀的不和谐音。

音乐是平衡重复与变化的艺术。初学者如我,往往不知道如何在c乐句中兼顾变化与和谐职能。老师教的方法是,提取出a乐句的主要特征(例如弱起、前/后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休止符的大量运用等),选择其中与乐曲调性符合的特征,进行突出展示和强调。

在计算音程关系的过程中,我常常感觉自己迷失于这种类似数学题一样的运算过程,失去了对韵律的灵感,好像自己在写八股文或解计算题。我有点担忧——音乐不是很讲究“感觉”的一门艺术吗,我这样,是不是与作曲的正途渐行渐远?

对此,老师告诉我,学习四段式这样的规律性的知识,是为了明白一种音乐思路是如何延续成一首完整的乐曲,这个过程,就如同一个不吐不快的观点被写成一篇汪洋恣肆的雄文。写作是文字的艺术,写作有写作的规律和语法。作曲是音乐的艺术,与此同理。初学者如果对语法一无所知,仅凭灵感驱使,很难成篇,因为灵感最多不过是三两个乐句,如何在重复、变化中形成丰富的音乐效果呢?——没有对作曲规律的了解,这个过程只会茫然无措。

但是,战术终究只是战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写作规律是为了充分服务于创作者的灵感。好比巴赫、贝多芬的很多作品,如果细细分析,其核心仍然是很简单的音乐规律,但创作者通过丰富的巧妙的手法,把简单的乐思装扮成为动人心弦的成品乐曲。这些手法,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以及在大量积累基础上进行的个人创造。虽然要按写作规律完成曲目,但更重要的是写完以后品味整首作品的乐感和效果,实现艺术上的美感。

正如赵晓生先生在《传统作曲技法》一书的绪论中所说:“作曲需要情感与理念的结合、直觉与智慧的结合、灵悟与技艺的结合。诚然,作曲具有极高度的技艺性,但对于'作曲教程'的读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是由此而只见技艺而忘却直觉。原本的乐感,自然的灵性,发自内心深处的激情,是造就杰出音乐作品的根本。”

对此,我深以为然。“作曲家不仅是个卓越的工艺匠,而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有悟的艺术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我心向往之的目标。

第一个月的作曲课,我了解了基础的作曲规律,完成作业之余,我跃跃欲试要写出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曲目来。第一首,当然要是琵琶曲。

于是,我像一个捻须老儒苦吟诗文一样,有空就寻找音乐灵感。

在一个初秋的灿烂的午后,属于我的第一个a乐句,突然的就点亮了我的脑海。它很简单,像一个乡村小姑娘一样纯朴羞涩,但我还是兴奋的把它记录了下来。接下来的延续也很快速的随之而至。第一稿写好以后,我试弹了一下,作了一些修改,让它显得更富于变化。接下来,如何用乐器把它呈现出来?

在此,我不得不补充一些我自学音乐制作的经历。一首曲子的曲谱完成后,传统的呈现方式,是以一种或多种乐器将它弹奏出来,录制成乐曲。这种方式,需要专业的演奏员、专业的录音环境、后期的效果处理和出品,而这些都是业余爱好者很难具备的条件。因此,许多电子化的音乐制作软件应运而生,从简单的手机app到复杂的专业软件不一而足。

此处我所说的音乐制作,指的正是用目前常见的编曲软件,模拟乐器乃至乐团的弹奏,制作出成品乐曲。这种乐曲,因其并非真实乐器演奏,常常被笼统的称为电子音乐。

我自学的是常见的编曲软件cubase。网络教程如江似海,软件出品方steinberg公司也发布了官方教程,但我搜索试看下来,其中体系比较完备、简单易懂的零基础教程还是七线阁出品的cubase教程,在七线阁论坛和一些视频网站都可以搜到。

要用cubase制作出一首曲子,最常用的基本操作包括录入音符或录制声音、编辑音符或音频、设置节拍节奏、挑选乐器、音效处理、调音混音等。如果要追求更丰富的视听效果,那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琢磨cubase软件强大的功能。而我为了简便快捷,主要采取了随用随学的办法,遇到想做的功能,就直接百度看别人怎么做。

在电脑上埋头苦干了四五天以后,我的第一首原创曲子终于在cubase上呈现出来了!

它是一首短短不足两分钟的小曲,轻快活泼,乐句简单。为了让乐曲听起来丰富,我全凭自己的喜好,七手八脚地选了好几种乐器,来演奏不同的段落:扬琴负责前奏,琵琶负责主旋律,曲笛用来做亮点,架子鼓负责背景节奏……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选择乐器的门道,完全不懂得乐器之间音色的配合、声音频率的分配等。而且,对声场的分配、声音的均衡等音效处理方面,我也全无概念。整个乐曲呈现的音乐效果可想而知。

可是,它的出生,已经让敝帚自珍的我喜不自胜,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哪里还注意得到这只是一个再稚嫩不过的小作品呢。

这时,我才发现,我竟然还没有给它取一个名字。越是看重之事,往往越难以举重若轻。我思前想后,似乎什么名字都不够合适,最后索性就命名为“1”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是一切的开始,我希望这第一首作品,能成为我音乐之路真正的起点。

分享程书徽的单曲《1》http://music.163.com/song/508039508?userid=371098458 (@网易云音乐)


下篇预告:

终于要跳出四段式了!离开a-a-'b-c,该怎么写才能写出像梁祝那样一听就不明觉厉的作品呢?

我做出了第二首单曲,可是,竟然只用了两种乐器?

第三篇 从四段式走上新的台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曲写心 以乐言情——我的零基础学作曲之路(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nj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