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脉络(一)

作者: 玉犀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20:58 被阅读0次

    第一讲

    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人曾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虽然此说过分夸大,但也说明了唐朝诗的繁荣及天才降生的的壮观景象。在这个时代,每个诗人风格不尽相同,又各自臻于极致。

    首先讲讲唐诗繁荣的一些背景。

      1.前人的艺术经验沉淀。

    古诗到近体诗的嬗变过程产生了许多优秀诗人,孕育了许多高质量的诗作。有所谓诗的古体,从《诗经》下来,四言为主,不事对仗,较口语化。《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等都较自由,建安七子,三曹,魏晋风度,半自觉的工于诗,陶诗更是冲和朴素。到了南朝齐,这是唐诗的序曲期。受梵文的发音方法影响,沈约,周颙等人创立了诗的新韵律。他们制《四声谱》,定平,上(shǎng),去,入四声法,另立八病,从此,诗变得更讲究。之后,梁有《昭明文选》,萧家三子(萧统,萧纲,萧绎),父萧衍,为唐诗的黄金时代奠定基础。后来,出了江淹,孙山,庾肩吾,庾信,王褒等人。

      2.经济的发展及国际交流民族融合

    唐帝国南北一统,陆水路通,国交频繁,民族加速融合,以及南方的开发生产,使得整个社会成为唐诗的温床。

      3.统治者对诗的兴趣及科举制

    李世民以诗取官,武则天也通文学,各统治者是内行,通诗,这是其一。其二,天才的大批降生。其三,科举制的实行,整个社会人文水准高,小孩,老太太,卖浆者,牢头都能读诗。

      4.思想的兼容并包

    唐朝的开放,诗人思想活泼,言行少拘束,儒,道,佛思想交流融合,使得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接下来讲唐诗这朵花的开放。

    《全唐诗》,凡九百卷,入录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诗共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时间跨三百年——从《诗经》到隋朝,一千多年间,诗的总数只及唐诗的几分之一。

    唐诗分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唐兴至玄宗开元之初,凡百余年。

    盛唐——开元至代宗大历初,凡约五十年。

    中唐——大历至文宗太和九年,凡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初至唐末,凡八十余年。(按明代高棅《唐诗品汇》)

    诗人名单——(只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诗人,已足够吓人)

    初唐: 虞世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上官仪,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融,王绩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张九龄,王之涣,常建,储光羲,钱起,郎士元,刘长卿,李颀,

    中唐:李贺,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孟郊,贾岛,李绅,张籍,王建,薛涛

    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罗隐,司空图,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许浑,韩偓,郑谷,鱼玄机,韦庄

    初唐诗人:

    虞世南,由隋入唐的诗人,(558—638),字伯施,余姚人,大书法家 。

    代表作: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生于大约公元649年,神童,六岁能文词,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之误。未及冠,才名扬闻京邑,授朝散郎,客于沛王府。二十七岁时往交趾省父,渡南海,溺亡。著有诗文集约三十卷。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约650—?),华州华阴人,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据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时 杨 ( 杨炯 )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 张平子 之略谈, 陆士衡 之所记’,‘ 潘安仁 宜其陋矣, 仲长统 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

    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约63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他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常年多病,曾学医于孙思邈,药王死后,病情加重,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而死(杨炯敬其病中不辍,和厌恶王勃年少名高,曾说“愧在卢前,耻在王后”)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代表作:《长安古意》,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别称:骆临海,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他年少成名,7岁时作《咏鹅》,被称“神童”。 其在“四杰”中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诗体气息磊落,词华富艳瑰丽,形式灵活。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684年,他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后,有说他被杀,或说亡命,或说出家,无人知晓。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后世有此词牌。

    代表作: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六朝旧习,无多大独创性,王勃无疑为冠。

    四杰后,有沈佺期,宋之问二人,为建树唐律的体格者,崔融,杜审言等助之。《新唐书.宋之问传》谓:“魏建安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 庾信, 以音韵相婉附, 属对精密。 及宋之问,沈佺期, 又加靡丽, 回忌声病,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佺期诗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宋之问诗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上官仪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仪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其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代表作: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崇拜嵇康,陶潜。他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到他们,律已较圆熟。

    陈子昂(约661—702)不附庸沈宋,独树一帜,是唐诗的男高音,领唱者。他是文官,曾随军东征契丹,后父亲病重,辞官还乡里,竟被贪吏关押,死于牢中,四十三岁。

    他的《登幽州台歌》,引吭高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他的气质,性格,是魏晋风度的精神苗裔。(请看嵇康的《赠秀才入军》,阮籍《咏怀》)

    而同时不受沈宋拘束者,还有刘希夷,张若虚。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艺术性较高,历来传为名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传为“压倒全唐”,他的《代答闺梦还》是长律的先声。

    初唐诗人讲到这儿,已初见唐诗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主干固然是格律诗,古风却仍一面遥领风骚。

    如果陈子昂是男高音,那么谁是男中音,男低音呢?

    欲知后事,请待下次讲座。欢迎提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的脉络(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nk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