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此时2021年1月13日。2014年7月 参加了苏珊 佩罗的故事疗愈工作坊,第二天的笔记写好了没有发,时隔七年,备课找资料居然翻了出来。再次感受到记录的意义。
今天早晨送妞去幼儿园,巧遇丽丽老师,来馆的路上,丽丽听我叨叨了一路,关于华德福,本是少有人走的路,在我还什么都没做的时候,谢谢你的引领,谢谢你的倾听。
昨晚到家已经9点,和我的小妞亲亲我我,不小心睡着了,今早送完妞来到馆里,搬出我的花和鱼,拖地、烧水、泡茶、脱鞋、手机静音,打开电脑,拿出笔记,和你分享。
工作坊进入第二天,还是早早的起床,吃了几颗红枣,昨晚剩的饼,匆匆赶往会议室。惊喜是,我居然还可以坐在昨天坐的位子上,第1排啊,谢谢同学们。(其实居然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坐在第一排呢!)落座,翻开讲义,再次阅读老师昨天留的作业,读到心里去。
九点,课程开始了。Susan华丽登场,美丽的桃红色中式棉麻上衣映衬着她的脸红红的,宛若少女,Susan真的很美啊,我愿自己在70岁的时候也能有这样美丽的生命状态。Susan先是表达了感谢,身上的衣服是立品出版社的一位老师送给她的,还有一位学员送了手工编织的披肩,在我们下午创作故事的时候,Susan把披上了披肩。接受是一种爱,而且老师马上就穿在身上,让送礼物的人也会觉得幸福。接着Susan表示很抱歉,因为有些学员在下课后向她咨询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虽然她都做了解答,但是Susan表示,一个孩子的行为背后有很多状况需要调查,家庭环境,父母的育儿理念,孩子的成长阶段,在没有这些调查的前提下就给一个答案是很不负责任的。虽然Susan在世界各地给心理专家们开办了不知多少次的治疗性故事工作坊,虽然Susan在澳洲有过8年的华德福主班老师经历和30多年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她还是不会轻易给一个答案。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写一个治疗性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思维导图,和story journey故事情节的部分。首先我们回顾了昨天讲到的两种故事发展状态,一种是环形,一种是线型,我们今天又开始进一步讲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图所示:l
老师让我们阅读的几个故事就涵盖了这几中发展状态。然后我们开始对这几个故事进行分析。首先是芭蕾舞女孩的故事,从balance平衡的状态到out of balance失衡的状态,再回到平衡的状态,这是一个环形的发展模式。最让我有所触动的故事是black stone,黑石的故事。我用相机拍下了讲义中的这个故事,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萨提亚课程中老师讲到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伤害过你,你想让TA伤害你多久取决于你自己。一年或者十年还是一辈子。放下了,伤害就停止了。就好像黑石这个故事一样,当你扛不动,走不了,支撑不住的时候,放下是最好的选择。我深深佩服写故事的人,也深深的佩服开创治疗性故事的Susan,很多道理是讲给大人听的,而孩子需要用故事去滋养。我尤其喜欢女孩的妈妈写给Susan的这话:Each of us has some sort of stone to carry in our lives, and it is up to us to find the beauty in our stone so we can carry it more easily and be at peace with our destiny.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中携带者某种石头,能否发现石头的美好之处而更加轻松的携带它,并与我们的命运和睦相处,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听老师讲《玫瑰和刺》,这个是故事有很深的隐喻,它是Susan为挪威孩子的故事。目的是让学校里的孩子们 在经历了2011年于特岛大屠杀这个创伤性事件后重拾希望。当时的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想手持玫瑰的民众致辞“邪恶可以杀死一个人,但永远无法打败一个民族。”这个故事很有力量,正如后来老师说到的,有一些治疗性故事有很强的力量,针对的事某一行为或者问题,不适合所有人听。比如《玫瑰和刺》,TA专属于挪威这些经历了这件事的孩子们,不建议讲给更多的孩子听。开始阅读吧,去感受隐喻的力量之强大。
在分析story journey的时候,Susan也说故事不喜欢规则,这些都是写完后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按照这个展开的。所以一个故事的创作需要的是你的心,而不是技巧。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就不可能再回到没有发生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它更好,还是更糟糕。由此我想到了很多(此处略去300字,同样是秘密。)还有一个印证,就是:只要你有觉察的意识,你会发现处处都有成长。
这个课程收获的太多,如果每一个都分享的话真的是很大的工程,最后,我分享一个我获益最大的思维导图。(7月30日早上5点,补上之前未完成的)老师带我们创作一个故事,解决孩子或者大人的某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把关键词写下来,把当事人的年龄,失衡行为,和治疗目的写下来,然后圈在中间。第二步,就是展开想象,把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信息写下来进行梳理。最后从中挑选我们需要的素材和要点。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我这种思维比较容易被感觉牵制的人。这是课堂中的一个例子。老师根据前一天向学员搜集到的问题,开始带领我们进行疗愈性故事创作的练习。
一共有几个不同年龄段的6个题材
1、父母离异 3、4岁
2、骂人 5、6岁
3、躁动不安 6—9岁
4、伤害性的嘲笑 7岁
5、拖延症 青少年
6、咬(不正当的使用牙齿)4、5岁。
这个看图会比较清晰,请尽量忽略翻译的中文书写。我选择了第一个小组,就是帮助3、4岁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状态中找到安全感。我们这一组还是很强大的,我观察到有心理咨询师,有学习到萨提亚的领袖者,有华德福教育的传播者,还有专业给孩子讲故事的故事达人。我们先列出了这个故事创作的思维导图。然后大家来确定隐喻,每个人阐述选择这个隐喻的理由,然后大家一起举手表决。最后我们确定了用太阳和月亮作为隐喻,因为这是两个不会同时出现的事物,同时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着生命不同的能量。然后我们选择了一株刚刚出生的小树苗作为主角。创作开始了。这真的很让人兴奋。我从未尝试过和很多人一起来创作故事,当头脑风暴袭来,我真的感受到了所谓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的很多思路都被打开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不断涌出来。这个故事在创作了初稿之后,由于我急着赶火车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我的伙伴们集体的创作,没有经过大家的同意我也不能把完整的故事给大家展示出来。只有一个大概吧,一株小树苗开始长大,白天,她接受阳光的照耀,晚上她接受月光的爱抚,只是她总是不能7同时见到太阳和月亮。最后她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也很好,太阳和月亮给了她不同的爱,让她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我们还在故事中穿插了一首很美的摇篮曲,贯穿整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创作过程,我领悟到苏珊那本书的精髓,就是隐喻的重要性。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隐喻是故事成败的关键。
参加这个工作坊,真是好事多磨,而这两天的收获更让我坚定了要进行疗愈性故事创作的信心。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出在哪,我们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向在那里,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用孩子能够接受的办法传递给她接纳和爱。7岁之前的孩子或在灵性里,说教会让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成人的世界,这是永远和无法挽回的。让孩子的童年再长一点,这一去不返的童年!
两天的学习,一次小小的旅行,遇见对的人,做温暖的事。一个人的旅行,一颗心的领悟,和自己在一起,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