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近比较烦,即使平定了魏国,还是比较烦。他做的那件李代桃僵的事情穿帮了,因为他当初给张耳找了一个替罪羊,陈馀现在对他恨之入骨,代、赵两国的兵力都在此人手上,项羽如果与之联手,必将如虎添翼,到那个时候,刘邦的麻烦就大了。
此事能得到完美解决吗?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韩信是天生的战争机器,只要有仗打,他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兴奋得停不下来。一方面为了满足征战的刺激,另一方面为了给刘邦排忧解难,他向刘邦主动请缨,带三万兵力去北方开辟第二战场。他计划先平定代国和赵国,然后平定燕国,最后平定实力最强的齐国,事成之后,回到荥阳和刘邦一起向楚国发起决战,一举歼灭项羽,收归天下。
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有韩信镇压住北方这几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刘邦就不用担心项羽找到帮手了。他长吁出一口气,眼前的景物豁然清晰,看花,花是红艳艳的,看草,草是绿油油的。
韩信整军待发,刘邦任命张耳为副将,随之前往第二战场。
张耳是贤人不假,但作战似乎并不是他的长项,当他被围困在钜鹿城内时,甚至还显得心浮气躁,刘邦为什么要派他过去呢?
推测一下,也许下面有两层用意。其一,韩信能力超群,刘邦恐其叛变,遂派张耳过去监视他;其二,张耳和陈馀之间矛盾深重,互相之间恨得到了索命的地步,刘邦遂给张耳一个手刃陈馀的机会。
韩信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只要让他当主将,对战事全权做主,谁当副将他都不在乎。
柿子要拣软的捏,抵达了又干又燥的北方,韩信把矛头首先指向了代国。代王陈馀人在赵国,代相夏说只好硬着头皮披挂上阵。汉军攻势猛烈,代军在邬东(今山西介休市)全军覆灭,夏说为国捐躯。
韩信的下一个目标是赵国,他深知赵国具有三大优势,不敢贸然进攻,一方面散发出汉军的二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在井陉口的假消息,另一方面派人深入赵宫去刺探军情。
赵国有哪三大优势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赵国有二十万兵力,是汉军的六倍多;
第二,赵国险阻天成,通往赵国的必经之路——井陉道路面崎岖狭窄,蜿蜒百余里,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
第三,赵国的李左车是名将李牧的孙子,其人深得李牧的真传,会使用诈谋出奇制胜。
聪明的大脑防不胜防,韩信最担心的就是李左车的诈谋奇计。
所谓怕什么就来什么,探子的回报让韩信吓出一身冷汗。
由于车辆不能在井陉道并排通行,李左车断定,汉军的后勤部队必然落在大部队后面。他请求陈馀分配给他三万兵力,他将带着这些士兵抄小路拦截汉军的后勤部队,毁坏汉军的粮草辎重,然后埋伏起来等待汉军主力的返程。他建议陈馀在前方挖沟筑墙,坚守不出,不与汉军开战。
这样一来,汉军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前行,汉军将无仗可打,后退,则会遭遇李左车的伏兵,加上在荒郊野外找不到充饥的食物,汉军很快就会精疲力竭。
李左车霸气地断言,如果陈馀采纳这条计策,用不了十天时间,他就能拿下韩信和张耳的人头。如若不然,以汉军高昂的士气,赵军一定都会成为韩信的俘虏。
摆在前面的是一个万丈深坑,韩信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派探子再去打听。
有了计策是一回事,是否采纳是另一回事,韩信在心中念叨了千万遍,陈馀,瞎掉你的狗眼吧,千万不要予以采纳。
不知是不是上天听到了韩信的心声,探子这次带回的消息让韩信欢呼雀跃,陈馀有眼无珠,竟然把这个让韩信无从破解的完美计策弃如敝屣。
陈馀过于自信,过于沉迷理论,过于注重形象。他认为赵军是正义的军队,不应该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他信奉兵书上所说的:十则围之,倍则战。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应该围歼敌人;兵力是敌人的一倍,就应该和敌人战斗。以赵军的条件,完全可以和汉军正面开战。
他说汉军兵力稀少,长途跋涉后早已疲惫不堪。在这种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如果他避不应战,其他诸侯王可能会嘲笑他是胆小鬼,并在以后逮住机会欺上门来。
韩信在心里笑得花枝乱颤,陈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既然如此,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你迂腐,我诡诈,准备好迎接我的诈谋奇计吧!
当探听到陈馀带着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附近驻扎了下来,韩信也让汉军在井陉口的另一侧,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远的地方安营扎寨,两军之间所隔的正是那条著名的井陉道,以及道边的巍巍高山。
夜深了,星星闪烁着眼睛,好奇地看着韩信把这三万名汉兵从睡梦中叫醒,有条不紊地部署兵力。
韩信把汉兵们分成了三支小分队,分别安排了不同的任务。
第一小分队由二千名骑兵组成,韩信命他们每人手执一面红色的军旗,从小路爬上萆山,在望得见赵军营地的树丛里面埋伏起来。
第二小分队由一万名精兵组成,韩信命他们在泜水河边背对着河水列兵布阵,一心等待赵军的到来。
第三小分队由余下的一万多名汉兵组成,这支队伍由韩信亲自带领。
韩信自信满满地说:“天亮就要干活了,大家吃干粮填下肚子吧,今日攻破赵国之后,我们再好酒好菜大吃一顿。”
今日?这么快?太不可思议了。士兵们半信半疑,想提问又担心扰了韩信的兴致,就只好敷衍着应和一下。
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韩信带着第三小分队热热闹闹地出发了。他们高举大将军的旗帜,一路敲锣打鼓,直奔赵军的营地。显而易见,这支小分队的任务是诱蛇出洞。
“击毙韩信和张耳者重重有赏。”冤家相见,分外眼红,陈馀气势汹汹地冲了出去。
两军短兵相接,擦出了激烈的火花,几个小时的激战之后,韩信和张耳带头抱头鼠窜,汉军见到信号,佯装打不过赵军,集体上演绝地逃亡,逃得惊慌失措,逃得把旗帜和战鼓洒得一路都是。
赵军以为胜券在握,从营地倾巢而出追赶汉军,连看门的都没有留下一个。他们一路跑一路争抢汉军丢在路边的军旗和战鼓,欢天喜地地就像过大年一样。
赵军的营地空了,这就触发了第一小分队的行动契机。他们立即从萆山上冲下来,闯入赵军的营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汉军的军旗替换了赵军的军旗,制造出汉军的大部队入驻赵军营地的假象。
跟着第三小分队,赵军来到了泜水河边,第二小分队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两支小分队合兵一处,呲牙咧嘴地向赵军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个个以一当十,拿出了拼命的架势。
赵军这才知道自己被诱敌深入了,吓得脚底抹油,赶紧往回跑。当他们跑到半路上时,发现自己的营地汉旗招展,又吓得向山上逃离,场面一片混乱。赵军将领怒声呵斥,扬言要斩杀逃命者,但这阻止不了他们逃亡的步伐。
井陉道蜿蜒狭小,逃命是来不及的,赵军很快就成了夹心馅料。第二小分队和第三小分队从河边冲杀过来,第一小分队从赵军的营地冲杀过来,赵军被夹在中间两头挨打,陈馀当场毙命,赵歇被捉了活口,汉军获得全面胜利。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胜利。一些汉军将领不明白布阵的玄机,在向韩信献上人头和俘虏时,趁机提问道:“兵法上说,布兵列阵的时候,右边和背后要靠近山陵,前面和左边要邻近水泽,你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让士兵们背面靠近水泽?你还说大破赵军后一起会餐,我们当时都不相信,没想到果真大获全胜,你用的到底是什么战术?”
韩信愉悦地解释道:“这种战术在兵书上也有记载,只不过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的士兵背向河水,处于无处可逃的死地,他们唯有拼死搏斗,方能求得一线生机。如果他们有路可逃,早就逃命去了,还会表现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吗?”
背水一战,这成了如今的一个成语,比喻在身后完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对方决一死战。这是韩信在熟读了兵书之后,跳出思维的局限,活学活用,创造性地研发出的新战术,与项羽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地挖掘出了士兵们的潜质。将领们听后恍然大悟,对背水一战这个战术大赞特赞。
陈馀与韩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馀拘泥于书本,完全信奉书上之言,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读成了死脑筋。如果他们二位都是现代人,在学习上,成绩一定不分上下;不过,进入工作单位后,在实际能力上面,韩信肯定会盖过陈馀的风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