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什么?善有价格吗?这也许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也不是一篇短文可以说得清楚的。本文只想从一个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做一个小小的透视,对比中美文化对这个道德概念的态度。先从我最近经历的一件“小事”说起。
前不久带一个从大陆来美旅游的老友出游,路上遇到下班高峰期塞车,开开停停,突然被人从后面撞了一下。在路边停下车后撞我的人立即出来道歉。我查看了一下,车的左侧的缓冲档被轻微擦伤,车一点事都没有。“肇事者”看着我遗憾地说:大概要花几百元吧?我说我这车后面的缓冲档是左右分开的,所以只需换一边,应该不会很贵。他说如果我能和他私下了结,不经过保险公司,那就太感谢我了。我爽快答应了,拿了一张他的名片,对照了一下他的驾照,核实了姓名,就和他拜拜了。
事后有朋友说我太缺乏经验,认为应该至少把他的驾照号码和保险公司的帐号记下。我也有些后悔,想到自己明明是以前吃过很多亏的人,还继续这样对自己不负责,深感自己本性难移。一周以后,我抽空去修车厂估价。估价是$399。于是我找出那张名片,给“肇事者”发了电邮,信中我提到价格比我想象的贵了些,问他是否觉得私了好,还是找保险公司陪更合适,并告诉他一旦收到他的回信,我就会把估价单给他寄过去。寄出信之后我想的就是听天由命了,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他的回信,说是收到我的信让他感到欣慰,也不需要把估价表寄给他,他会立即给我把支票寄出来。几天之后,我收到了一张$500的支票,和他的简短的感谢信。信中最后说我是他见过的少有的善良的人,多余的钱是对我的善良的感激。
其实,我知道这件事我能把该得的钱找回来就算幸运的了,更不会去想多余的报酬。而这人之所以给我多余的,是他把我的“轻信” – 这个被大多数人 – 特别是中国人 – 嘲讽的品质 – 看成一种少有的美德,一种值得鼓励的品格。
“善”(kindness)这个词,是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 “that’s very kind of you”; “you are kind”,等等。和“善”一样的诚实,诚信,等等品格,也都是被推崇的美德。善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是一种独立的或自觉的选择,而非是人在有了钱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上层建筑的修饰品。很多(中国)人把人的邪恶归罪与贫穷,但在美国你会听到的一句口头禅:“It’s one thing to be poor, another to be dishonest”(“贫穷是一回事,不诚实是另一回事”)。 诚然,人是复杂的动物,道德与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过度的贫穷也会使冉·阿(《悲惨世界》中的主角)让去偷面包,但那是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更不必提因为饥饿而偷一块面包也远非真正意义上(甚至任何意义上)的“恶”。总体来说,在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人的基本道德底线是不为经济条件所左右的。
美国当然不是人间天堂,“恶”也四处可见,但最起码的是,“善”不会被人当成可笑幼稚的品格被人嘲笑,而是当成可贵的品格被多数人珍惜。本文中的例子,远远不是我在美国这20年所经历的唯一的“活雷锋”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参见《美国的活雷锋》)。
对比之下,实用为重的多数中国人似乎对“善”不以为然,甚至把它看成可利用甚至可欺负的品格。“善”在中国 – 从学校到家庭 – 的教育中也从来不是主要内容(除了像共产主义思想中的那种个体对集体的单方面付出的毫无说服力的“道德”说教以外),太多的中国人从小学习的是如何出人头地,如何能做把他人踩在下面的“人上人”,而非如何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善良的人。
在中国人的群体中,美德也几乎是以看得见的钱来衡量的。不是么?如果说帮忙是善的体现,在好多中国人眼中,“帮忙”的最本质体现就是拿钱出来(否则别多罗嗦)。或者,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而既没钱又没有力的“精神”或“情感”帮助,都无非是空洞无用的废话。反过来,这样的态度也会导致人对他人疾苦的冷漠,一旦拿不出或者不愿意拿出钱来,他们就会放弃需要帮助的人 – 不管是陌生人,还是朋友,甚至亲人,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给在困难中的人予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这应该是中国人群体精神生命薄弱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我绝非是说中国人中没有善良的人。当然有,不但有,还有不少。但是,在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些好人“敌”不过更多的自私的人。作为一个还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不能不看到,善在中国没有形成“气候”,没有成为一个意识形态 – 即群体中大多数的共识。在中国,主宰社会风气的是物欲,或者功利。在这样的文化“气候”下,即使有不少善良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也会最终把善看成“无价值”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的整体道德生命总是被扼杀在初生的摇篮中,从来没有走向成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纯粹的精神需要,或者说完全不求回报的善举,都是非常陌生的,或者是不可思议甚至愚蠢的事。中国目前富起来的人太多,但这些人有了钱之后的追求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善”,不是解救他人疾苦的福利事业,而是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物质和金钱。
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实文学《大象人生平记》,讲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一个天生残疾,体形怪异的人如何被社会抛弃而后又被社会的良知拯救的真实故事。无数人把中国的当今经济腾飞和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但我相信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为非但当初西方工业革命成功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而且同时发展起来的不光是看得见的物质和金钱,还更有人的良知。更难能可贵的,这个良知还不但仅仅出现在西方的知识精英阶层,也出现在权势阶层。反过来看当今中国,良知在权势阶层基本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暴发户阶层和知识精英阶层也是极为罕见,而唯一可见的可能就是在社会的下层了。而社会下层的东西怎么可能影响社会上层呢?这样严重的道德缺失,难道不是中国社会和平的最大危机?
我这次的车祸中的“善举”被回报了$100,而更多的时候我做过的和我看到的善举虽然没有金钱回报,但有真诚的语言,眼光和微笑,甚至无言的默契,让我知道“善”在这个社会中的存在和它的价值。对比之下,我不得不问,在中国社会中,在动辄给看得见的“物”估价的“中国人”这个文化群体中,善的价格是多少?是零,还是一个令人更加心寒的负数?
2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