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上》14

作者: 阑珊一暮 | 来源:发表于2022-04-24 16:00 被阅读0次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如果一个人一天都居于正寝内,那可能就是生病了,做为朋友就可以去慰问。如果一个人夜里居于中门外,做为朋友,就可以去吊丧。原因是君子若是没有重大的变故,是不会睡在中门外的;若不是斋戒,或者是病重,也不会昼夜呆在正寝内。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齐衰不以边坐,大功不以服勤。

高子羔为父亲守丧,流出的眼泪象流血一样无声而泣了三年之久,始终未见到他露出牙齿。做为君子,这样是很难做到的。

制作丧服都有法度,如果不按法度乱了规矩,还不如不穿丧服。穿着齐衰不可偏倚而坐,有大功服丧也不可用力干活。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孔子到了卫国,正巧遇上以前下榻过的馆舍的主人办丧事,孔子进去吊丧时哭的很悲痛。出来后让子贡解下驾车的骖马,并送给丧主。子贡感到不解,疑惑的说:“对于弟子的丧事,也未听说你送过骖马。现在要解下骖马送给以前的馆舍人家,这样的礼数是否太重了?”孔子说:“我一个外乡人进去哭吊的时候,恰巧触动了哀思而流泪;我讨厌那种只流泪而无动于心的行为,你小子抓紧按我说的去行动吧!”

(自云:从中又可看出孔子是重情之人。而且也是洒脱之人。在他乡巧遇旧馆主之丧,触动哀思,悲从中来。又立即赠两匹马以示慰问,当时,这种礼不可谓不重啊。一般重情之人必然讲究义字,情义在心之人也必然是知礼之人,这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是改变不了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交往当中只需看某个人是否具有真性情,就知他对礼的掌握程度。以礼待之,以情待之,有礼对有礼,无礼对无礼,这是普通人的做法。)

相关文章

  • 《礼记·檀弓上》14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如果一个...

  • 《礼记·檀弓下》14

    陈乾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

  • 《礼记·檀弓上》15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

  • 《礼记·檀弓上》27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柏椁以端长六尺。 天子的...

  • 《礼记·檀弓上》18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

  • 《礼记·檀弓上》4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孔子在正寝的庭里为子路...

  • 《礼记·檀弓上》5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

  • 《礼记·檀弓上》9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zhuā)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应该是从升陉之战...

  • 《礼记·檀弓上》10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 《礼记·檀弓上》11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 子张病危时,召来申祥,并对他说:“君子死叫终,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檀弓上》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cb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