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看,太平天国为何失败,是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缺乏水师,是太平军的一大“痛点”,14年来从未能解决这问题,很是遗憾。
春秋战国之前,车兵是主要战斗力量,双方约定时间、地点,摆开阵型,直接展开对冲,一天之内结束战斗。
礼崩乐坏之后,战争不讲规则,步兵、骑兵地位随之提高。火药出现后,火器走向战场,火器兵地位突出,明朝、清朝都是如此。
水师,从汉武帝组建“楼船师”开始,却一直未能起到“主角”作用。一个强大王朝,步兵、骑兵、火器兵都非常能打,但水师几乎没有存在感。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水师地位提高,多次扮演“主角”,并成为一支独立的战斗力量。
此时,水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清军、太平军的作战地点是江河纵横的江南,且双方都是攻防战,以争夺沿江城池为目标。
湖泊遍布的江南,水师既能运输粮食,截断对方粮道,又能以火力支援陆地上的军事行动,还能独自登陆作战,摧毁对方修筑的防御工事。
纵观太平天国战争14年,谁能组建一支强的水师,谁就能取得战略主动。一旦失去了水师优势,不说破敌,连自保都不行。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罗大纲率2000兵马参加,都是“水寇”,这是太平天国水师组建的开始。但是,此时太平军正想办法北上,故而水师作用不大。
1852年6月,蓑衣渡之战,太平军遭遇埋伏,阵亡数千人。此时,杨秀清下令焚毁船只,全部走陆路,太平军水师“消失”。
1852年11月,太平军夺取益阳、岳州,旋即攻克武昌。此时,洞庭湖、长江附近的渔民、船夫、水手纷纷参加太平军,带来万艘“民船”,太平军组建“水营”。
凭借这万艘“民船”,太平军夺取南京、镇江、扬州,横扫破败不堪的清军水师力量。但是,“民船”不是战船,罗大纲看到了弱点,便建议杨秀清组建专业化的水师,无奈东王不同意。
1854年,随着专业化的湘军水师建立,以及广东“红单船”的调遣,太平天国的“水营”面临灭顶之灾。湘潭之战、田家镇之战,太平军被焚毁船只八千多艘。
石达开深感压力,便在安庆修建战船,模仿湘军样式。但是,太平天国没有打开对外联系,无法得到列强的火炮,故而舰炮不给力,都是土炮居多。
土炮威力有限,依然不能与湘军抗衡。鄱阳湖争夺战,彭玉麟打击下,太平军的内湖水师全军覆没。要知道,湘军的火炮,都是从广州购买,跟列强拿货。
随着内湖水师的覆没,太平军几乎没有了“水师”。如此一来,太平军在湘军的“堡垒战术”面前束手无策,压根不能给武昌、九江、湖口、安庆、天京等城市提供充足的补给。
武昌撤退,九江陷落,安庆破城,天京被攻克,太平军不是输给战斗,不是在战场上正面搏杀失败,而是被活活耗死。每次攻城,湘军都耗上2年左右,守城太平军苦不堪言。
太平军缺乏水师的弱点,李秀成、陈玉成深受感触,却也无法解决。1860年,李秀成摧毁“江南大营”,旋即东征江浙,打通了对外联系,有了购买列强武器的渠道。
可惜的是,列强支持清朝,李秀成难以购买先进武器。李秀成能做的,就是去突袭列强民船,将其缴获,建立一支“半铁甲”的水师。
“飞而复来”号,这是李秀成的“半铁甲”舰,在交战中击毁淮军水师十几艘战船。可惜,李秀成的没了时间,也没办法得到更多战船,太平军终究要失败。
李秀成被俘虏时,他在自述书中对曾文正提到水师,强调其重要性,并希望清朝能组建近代海军。可以说,李秀成眼光很长远,只是生不逢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