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并在中国上映,成为在中国获得票房最高的奥斯卡最佳电影。电影讲述了著名的黑人音乐家,雇佣白人小混混来保护自己,去种族隔离制度严重的南部演出,一路上相互碰撞,最终了相互理解的故事。优雅的黑人音乐家和底层的白人小混混与他们的肤色之间产生的落差是电影最大的看点。了解几个电影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影和美国持续了几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
1.《绿皮书》的来历
绿皮书全名叫《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译作《轻松度假——黑人司机绿皮书》。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36年,是一本旅行指南。但是不同于一般轻松愉快的旅行风景美食介绍,这本书是专门介绍黑人可以去的餐厅和酒店,当时美国正处于严格的种族隔离时代,如果黑人去了不是书中所写的餐厅和旅店,就会遭受毒打和虐待,正如影片中,即使高贵优雅如谢利博士,去了种族隔离区的白人酒店也被嘲弄和毒打。
2.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在历史书里我们都学过美国的《独立宣言》的灵魂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一直到1966年美国一直存在着反人权的种族隔离制度,直到现在平黑人白人平等还是敏感话题。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华盛顿等政治家为了联邦国(美国)的诞生,接纳了剥夺黑人人权的奴隶制。
后来政治家一直奔走在废除奴隶制的路上,并直接引发了1861年内部的南北战争。内战中北方(即联邦政府)获胜,南方黑奴虽然获得“解放”,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人权。
南方各州利用黑人穷困及教育程度较低,为求经济上的生存,必须再度依靠白人雇用的情况,逐步建立了种族隔离制度,即白人和黑人隔离式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等,这在美国宪法史上还有个专门的术语叫“隔离但平等”,可以说是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20世纪40年代以来,种族隔离制度被严重反对。 1954年5月17日,美国从法律上宣告了上宣告了种族隔离制度的消亡。但美国各州的权力很大,一些美国南部的州迟迟不肯执行这个决定。所以谢利博士去南方前会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受到了各种不公的待遇。
后来在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总统等多人的努力下,美国各州逐渐接受废除种族隔离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平权运动扔在路上。
3.《绿皮书》故事原型
唐•谢利 原型《绿皮书》的两位主人公在现世中都有原型。在现实中,当时托尼也是在纽约市的夜总会做着保镖工作。现实中的唐•谢利是非裔美国古典、爵士钢琴家及作曲家。他组建了唐•谢利三重奏,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尽管存在种族隔离,但他仍在一些著名场所表演。
但是电影的上映却引发了唐•谢利家人的不满,他们认为《绿皮书》只是白人视角下的“伪平权”。当时谢利和托尼只是普通的雇佣关系,并没有产生什么友情。
而电影中谢利博士在南部监狱打电话求助的肯尼迪兄弟更是鼎鼎有名。哥哥约翰·肯尼迪是美国第35届总统,是公认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弟弟,也就是谢利博士求助的对象,罗伯特·肯尼迪,在约翰·肯尼迪总统任内担任美国司法部长,在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和促进民权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美国对黑人的歧视依然存在,平权路漫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