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说“七夕”

作者: 情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09:35 被阅读18次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也就是俗称的中国版“情人节”。牛郎织女穿过银簪化为的鹊桥来相会。因为这一动人心弦的美丽的故事,使得现代男女都渴望拥有这样的爱情。

    然而,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西方的情人节飘然而至。相比“七夕”,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的情人节趋之若鹜,反倒是“七夕”受到了冷落。其实,究其原因,还在于两者之间对“爱”的表达方式。一个较为直接,甚至大胆,可谓之,“有爱就大声说出来”。而且,“好玩”“有趣”的成分居多。一个过于含蓄,羞羞怯怯,欲言又止,可谓之,“有爱藏在心里,就是不说出来”。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相识、相知、相恋,直到相爱成婚,年轻男女追求甜蜜的爱情,享受着恋爱这一过程。古诗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诗曰: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种慢悠悠的过程,如何是现在年轻人能够消受得了的。

    至于一些人用猥亵的眼光看待“情人节”,满嘴“性味”,背地里,甚至于公开挑战公序良俗,置道德和家庭于不顾,搞婚外情、男女暧昧关系之类,那就完全背离了这个节日的美好的初衷。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要保持一份清醒。西方的节日,固然有其人性和浪漫的方面,我们却不能不忽略其中的宗教色彩,以及对别国传统文化的“反动”。我不反对每个人的信教自由,但绝对反对全盘搬来,冲击、替换,甚至完全取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最痛恨电视、新媒体用娱乐来推波助澜,还振振有词地说是“学习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其他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我们不能犯文化虚无主义,什么都唯“西方”马首是瞻。虽然小年轻们过洋节,好玩的成分居多,但文化的潜移默化,搞笑、娱乐、戏说,其巨大的颠覆作用,还真的就不能视而不见。“戏子”误国,“娱乐”误民。

    我喜欢“七夕”,喜欢“七夕”所蕴含的纯洁爱情和“乞巧”。至于西方的“情人节”,我无法反对,但保持一分冷静。我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更愿我们的传统文化长盛不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说“七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l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