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寸草不生,干枯到龟裂的土地上,飞来一只乌鸦。它在地面蹦跳,踱步,张望,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是的。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又抬起了写字的笔头。
近几月过着充实且踉跄的生活。有时世界给你一车苹果,挑来挑去,你还是拿走了你第一口咬下的那一个。在尝试与徘徊中,还是觉得设计使我快乐。并非多么热爱这个行业,而是它符合了我天性中的两个特征:创造感与被认同感。自认是个喜欢创造的人,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无到有的创造,通过自己的头脑与双手,让世界哪怕有那么一平方米,变得比昨天要好,也是创造带来的伟大价值。而被认同感呢?不需多说,独生子女大多数有这个需求。
只是我纠结的点有点儿可怕:就是我还要不要做设计。
君所知,设计师这个称谓,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是何等的体面与风光。当你满身尘土站在工地时,当你淋雨在路边等待甲方时,当你为了制图来不及吃饭和睡觉时,当你面对因月收入不稳定而来自家人朋友的质疑时,能给设计师打上一针强心剂的,只有那一份份并不多的提成,以及一切“业绩”带来的虚无缥缈的荣誉感吧。
如不是亲耳所闻,我是不会相信,一个年均业绩额在我五倍左右的设计师,居然不了解我说出的基本设计常识的。面对更多的“卖装修的”耍嘴皮子玩家,很多的人在说:“你真心为客户做设计,客户未必能理解,并且你的客户认为你要赚他很多钱,所以先下手为强,主动算计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你除了赚钱,还能获得什么呢?”我对设计并没有达到信仰的程度,却还是不同程度的被各种程度的“好言相劝”恶心到了各种程度。所谓的“装饰公司”书架上摆放的书籍居然都是“客户成交心理学”,“让客户循序渐进交定金的23种方法”,以及“用业绩说话,成单等于成功”之类的书本。But who cares?
一直令我纳闷的是,以我幼稚得不行的思路来看,设计师不是应该设计得作品很棒,才是厉害的吗?不是应该设计得很厉害,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吗?
我一直觉得不是的。但现在我又认同了。所以我回来了。我依旧是一个走在设计路途开始的小学生。
那天晚上我在本子上写下了一句话:有信仰的人都是孤独的,而只有孤独才能使我快乐。
望来望去确实没什么意思,低头看看自己穿的裤子和鞋,面对伸过来的手套,你将双手藏在身后浑身发抖,只伸过去一张故作镇静的笑脸。没有本事的人,装出来的自信,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不戳破是因为如今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做好工作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我有安全感,脚踏实地,用一件件做到极致的小事,堆砌起来一件件肉眼看得见的成功。即可。至于在哪个行业做什么,管它呢!
夕阳渐红,与甲方漫步在公路旁。谈及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种种,被夸赞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以及被羡慕之类的。我并没有寒暄,直言之所以会有压力,还是因为能力没有达标。学校出来参加工作,使我学会了说面子话,但现在我觉得并不需要。甲方听了我的话后一惊,说了句“听你自己说自己能力不够,反倒让我对你更放心”之类的话,随后也就开怀笑了起来。我也就跟着傻笑着。
也是一个甲方,年轻人,从事着音乐教育事业。笑言,音乐与设计是相同的, 都是自我欣赏与被人欣赏的艺术,但两者必须同时存在,缺任何一头即不成立。思考着这话,孤芳自赏确实称不上艺术,只被他人欣赏而不被自己肯定又未免太过煎熬。但反过来看着,“设计师”们又何尝不是干着取悦别人恶心自己的活计,在朋友面前挺胸抬头,却在客户面前点头哈腰。用各种套路建立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却紧紧的将自己的设计作品藏在身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
因为行有行规。没有交钱不给做设计。"套方案"的客户这么多,不能白干活。一手交钱一手交设计?不可能。你得先给钱。
拿家装来说。甲方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呢?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期待呢?对自己作品落地成型的骄傲呢?当甲方握着你的手,对你说"还好有你在"的时候,你的成就感呢?在设计师面前,变成了一个个冰冷冷的词汇,变成了成单率,转化率,优质客户,死单,业绩,主材配比,定金爆破,例行回访,回单,提成,扣点,返点回扣,高报价低折扣……等等一系列设计师同行们才能懂的词汇。数据体现着能力并没有错,或许客户住上了新房也很满足,但,你为你的设计方案做到最好了吗?
所以,管它呢!全身心扑在泥潭之中,搅啊搅啊,让自己漆黑如夜,混沌不清。浮起来看看这世界,你的角色承载了多少期待与幸福,你又给了这个世界多少失望与叹息。渐渐的我学会了闭上双眼,渐渐的学会了独自改变。站在岸边,心向自由。
有信仰的人是孤独的,而孤独使我快乐。我不懂你为何将甲方当做行走的印钞机,正如你不懂我为何会为设计改变了人的生活而热泪盈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