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群里有人发了篇文章《北京25岁博士生的猝死:“业界先驱”凌晨倒在实验室走廊》,说的是传媒大学一个通讯专业的博士生凌晨猝死在了实验室的走廊里。排除他杀等原因,主要是喝酒,熬夜等造成的脑溢血猝死。死者的条件很是光鲜,一米八二,博士,人品好,北京户口,微软大中华区MVP,FFMPEG视音频编解码开源第一人。。。
结论是博士不能读。
紧接着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另一篇文章《对不起,北京你已高攀不起》。房价7万左右,消费跟欧洲持平,堵车像停车场,摇号太难,车位50W+,上不起学,加不完的班,节假日出门如同进了演唱会现场,而天气永远是霾霾霾。。。
结论是北京成本太高,不适合生活。
这结论着实可笑。
有趣的现象朋友圈里分享博士猝死的人往往是没有读过博士或者已经在工作的人。而分享北京你已高攀不起这篇文章的竟然多了些博士,海龟。
说实话,现在这个社会猝死的消息不时就会传来,高发人群不是博士,而是工作人士,互联网人士,金融人士就是其中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还是熬夜,随便吃快餐,喝酒,没有节制。这些人一定是呆在一线城市的多,因为机会多,竞争也大,拼一下也许就可能获得比别人多几倍的金钱。不管你是本科,硕士,博士,还是高中,中专生,只要你努力,肯学习,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都能得到一份不错的报酬。但学历越高的人,在同等努力的程度下,爬的更快,吸引到的目光更多。所以博士在很多单位不仅是敲门砖,户口的跳板,还是晋升的保证。猝死的人有,但是少数,只能说北京等大城市生存的压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攀不起北京的人,有几种情况。要嘛是下手晚,错过了房价的低谷,要嘛就是基础太薄弱,攒不下来积蓄,当然还有更多的普通人,家里没钱,自己也没发财的希望。更有意思的是目前高价买入北京商品房,别墅的人就是外地人,直接跃层,联排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外地人不适合呆在北京也不正确,有钱的外地人要比北京老百姓多的多。
很多媒体总是喜欢起一些危言耸听的题目来博眼球。但熟不知对于很多处于人生选择路口的年轻人给了很多误导的作用。
在我看来,坚持读博本身就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尤其是为了梦想而钻研的博士。我认识几个博士,有气象方向,有天体力学,有物理学,有遥感,也有智能机器人等,他们出于自身的热爱去坚持科研学习,在国内外的知名学府深造就是为了能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做出不愧对自己内心的研究成果。
北京的生活成本是很高,但这座城市能看到更多坚持努力的人。竞争力大的地方更容易有人才,也更容易遇到未曾经历的人生。有朋友在北京坚持的很累,回到家乡创业也能成为当地的中流砥柱。在北京等地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依然会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不能不说有过的北漂经历也是好的。有当地朋友,读书时候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老师的得力助手,本科毕业后进了一家闪闪发光的央企,认识他几年还总是加班,出差。家里出了事,还会想着调解作为朋友的我的心情。有南方朋友,家里条件不错,却为梦想租住在只能摆下一张床的隔断间里,憋在屋子里学摄影和剪辑,终于熬到了作品被认可的那一天。也有美女朋友,放弃舒服的工作毅然把积蓄拿出来创业,失败后告诉我不枉一场,等过几年有实力了再来。还有朋友为了爱人能顺利在北京安家,拒绝了很多机会而拿到户口,然后再蛰伏回到梦想的圈子。这座城市坚持着闪着光的人也实在太多,我想,这些人和城市比起来,不知道是谁在高攀谁呢。
到了我们25.6这个年纪,特别尴尬,应该结婚,应该升职,应该攒钱,应该买房,应该买车,应该备孕。。。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好心人告知你应该做什么。
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会自己去辨别真相,顺从自己的心,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