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守望春天连载小说喜鹊点燃了什么
【乡土】文化强村的丰碑(2)

【乡土】文化强村的丰碑(2)

作者: ZHOU春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08:58 被阅读147次
    【乡土】文化强村的丰碑(2)

    第二章 文化继世一度衰 舅母赐教茅塞开

    小葛亮他爹名叫王有财,有财有财是祖上对财不致衰败的崇赏罢了。

    王有财老爷爷的老爷爷,曾是远近闻名的榜眼。在外,有钱有势;当乡,家业兴旺盛极百里。

    而至有财他爷爷这辈,竟迷恋上了吸食大烟。把个祖上分给的遗产倾其所有,就连当辈挣得也不够他的消耗,当没法维系他的烟瘾了,没出两个月便伸了腿。

    还好,唯有一块书法牌匾有幸留了下来。那是有财爷爷的作品,写的是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句。有财他爹娘遵循了至理名言,一味节俭打拚了后半辈子。一步落了伍,十步难追上,待到二老先后撒手归西了,王家的日子仍不及邻舍百家,没有多少财气。王有财还是光棍一根,连讨个媳妇的银两也没攒下。

    解放后,孤家寡人的王有财得到政府的关爱,分得了地主家的三间瓦房,在后岭脚下分得了属于他自己管理耕种的土地,摆脱了住寒舍穿破衣食粗饭的苦日子。

    三十岁的王有财,还是满有艳福的。冬闲时节顺墨水河沿拾粪时,捡回了一个媳妇。不,就当初而言,严肃点是救人一命。当时他只想救下那个蓬头垢面身着百鸟单衣的疯女人,牵回到自己的三间瓦屋里不致被冻死。

    有财心肠挺好,把他娘的棉衣裳给她穿上,热汤热饭的侍候那疯女人,整天待在家里粪也不拾了,怕那疯女人再奔进寒风里。有财把她当正常人为她讲《三国》故事,女人的眼直直的,看不出是瞅他还是瞅南墙,没有丝毫表情;日复一日,有财不厌其烦每天总是那套曲子,把书说到了春节。女人多少生了点眼神,听他的故事也会傻傻地笑了。

    好人好报啊!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出现了奇迹。疯女人不再傻傻地笑,一双亮眸直冲有财莞然地笑。女人能说话了、会道事了,和盘交了根底:董昌琴,24岁,沂蒙山区,双亲健在,身下两个弟弟,啥时得的疯病不曾记得了。

    疯女人恢复了记忆,模样也越发俊俏了。有财并无非份之想,而是找会写字的人立马给董家寄去了信。

    董昌琴的爹星夜兼程,翌日一早登门寻女,见有财这般好人便把女儿当下许配给他,董昌琴羞怯得刮着手指甲甜然一笑表示首肯。

    两人你恩我爱,男耕女织,小日子还算红火。

    来年秋月,小宝宝临产。王有财风风火火的请来接生婆,哇,不好!大流血症状。幸好,离县医院一里地之遥,王有财大步流星用小推车送了过去,大夫麻利操作,施行了剖腹产,母子安然。不过,大夫告诉董昌琴:你只能做这一个孩子的母亲了。

    大夫为她切除了病变的子宫。

    旧社会王有财家境贫困,自然便没得上学的福份,荒芜了他一个好脑子。他深知有了文化能致富的道理,把拥有文化的希望寄托在小葛亮身上。

    他对小葛亮的脑子不能开窍一直未能死心,上后岭冲着神仙脚窝叩首跪拜,祷告着文神快让俺小葛亮长上一点机灵吧。他隔三差五的打从子贡颜渊双膝拜仙窝取回神水让儿空腹饮用,外加洗脑,小葛亮只知憨笑没啥灵验。

    小葛亮身边的玩童两年前都入了学屋门了,他只能孓然一个人依从他爹的打算,整天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弹蛋溜窝,可他再傻也知道选择自己是个赢方,自言自语我赢了,我赢了。

    王有财见儿这般无趣也不是个长远法子,应该利用他的大块头。一则练练他的气力,二则让他多接触接触人场也好开化开化脑子。

    在这样的策化下,小葛亮便被他爹送到了当村的舅母家。

    舅母家是迁入户,小葛亮四岁时,他舅舅董昌富思想前卫,带着新婚夫人迁居至此。即墨这边是个县城,总比沂蒙山区富裕。

    舅母膝下拉扯着挨襟的三个孩子,大小曼董卉比葛亮小四岁与我同年同岁,二小曼叫董苑,小仨董超是个小小,也是董家的宝贝疙瘩。舅舅终日下地劳动,分管日出而作的种割修锄,换得了连年的五谷丰登;舅母宋晓文主掌家庭内务,管料理生活、抚养孩子,分工也算明确。可舅母这边锅碗瓢盆响三个孩子叫,把个主妇累得不可开交。是亲三分享,葛亮他爹适时送子来帮忙。

    宋晓文性情温和,从来不会大声说话,举止谈吐都是大方得体。她读过书,在董昌富家祖上一代的女人中,她算是最有文化的,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温文尔雅”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那时候,没有电视,书刊杂志也没见过,至多有根据电影改编的连环画。而葛亮的舅母却看了很多书,会给他们讲很多他们从没听过的故事,从舅母的故事里,他们在内心深处里认识了很多外面的世界。虽然小葛亮带表弟表妹会有点点辛苦,但在舅母眼前听故事,却是从没有过的快乐。

    舅母每天不得外出,小葛亮和表弟表妹总缠着她讲故事,舅母笑着问:你们要听长的?还是听短的?

    四个孩子雀跃着喊:长的,长的,长的……

    于是,舅母用她那不高不低,不紧不慢的声音开始了这个经典传奇的故事:

    从前,有四间大瓦房,房子里装满了米。让一群蚂蚁给发现了就来搬。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

    故事讲到这里,他们听得出了神,后来怎么样了呢?而舅母却不紧不慢的干家务去了。他们沉不住气了,问:后来呢?

    舅母继续道: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接着舅母又沉默了,忙着手里的活,平静得就像没有讲故事这会事一样。

    葛亮带头就催:舅母,快讲啊,后来呢?

    舅母这才笑了,道: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来一只蚂蚁搬一粒米……这一屋子的米呢,什么时候搬完了,这个故事也就讲完了。所以说,这个故事很长,很长,你们不是喜欢听长的吗?

    孩子们哈哈的笑了好久,葛亮也被舅母的“幽默”激发了求知欲。

    小葛亮的求知好学被舅母发现后,便每天滋生了真正的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小葛亮眨巴着双眼,少了以往的憨气,眼珠子会转悠开始有了神气,多了一份与同龄孩童具备的锐气。

    春天来了,偌大的院落便成了兄妹四人的嘻戏天地。舅母也不用为讲故事而备课了,该做啥就做啥尽管自行打理家务,到墨水河边洗衣裳去了。

    兄妹四人变着花儿玩耍,弹蛋、跳绳、捉迷藏……。兴致中,一只春燕不知是啄水还是啄泥一头扎进院里水缸,扑隆着翅子飞不出来。董苑眼尖好动便去捞燕子,缸高人小捞不到,跷脚、探身,再跷脚探身用小手勾,冷不防扑隆隆头重脚轻掉了下去。董苑落水,小葛亮等情急之下,撕破嗓子似的喊叫,仍旧无人应声而至。董苑倒在缸底下扑隆着稍露着指尖,小葛亮个子最高伸手也够不到干着急。

    葛亮急中生知,并没有听舅母讲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他独出心裁,用了与司马光相同的招式硬是把大缸在底部砸上个窟窿救下了董苑。

    若没有救下董苑的缘故便砸碎大缸淌了半院子的水非得挨揍不可,而这会的葛亮却让全村人改变了以往的冷讽热嘲,送过来的是钦佩的大姆指,还获得舅母的奖赏——完整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葛亮的周围,没有了往日人家的不屑一顾,多了温存与鼓励,萌动了好学的心芽,他能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表弟表妹们听,俨然具备了他爹说《三国》的本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文化强村的丰碑(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qw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