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第4天

作者: 水晶蝴蝶_3bca | 来源:发表于2021-10-28 20:14 被阅读0次

    一、不生见,不着相

    若即若离,只要我们和所有相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那就是智慧所在、就是福德所在,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和所有相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呢?

    总结起来一句话:不生见,不着相。

    “相”是什么,从字形结构来看,是一个眼睛在看一棵树,所谓“眼见为实”,人们会相信自己看到的,继而生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念。但佛法提醒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反而经常被蒙蔽,那么由此形成的观念自然也就不是真实的了,所以佛经里的“相”通常是“表象”“观念”的意思。

    什么是见?就是意见、看法、观念,只要不对相产生意见,我们就不会执着于它。

    例子:

    1.比如说金钱,它是相,如果你认为钱是好东西,那就是对钱这个相有了意见,接下来你的行为就一定是要努力多赚钱,那你就是执着于钱这个相了。

    2.曾经有个人伤害了你,这是相,但如果你因此一直记恨那个人,那你就是对这个伤害有了意见,那么接下来你的行为上的表现就是你一直忘不掉那个伤害,一直遭受着那份痛苦,这就是执着于伤害这个相了。

    感受:

    (所经历事是道也是相,其实都有一定规律,而我们却因为认知与眼界、环境与文化程度及人原有嗜好而对相,产生系列观点看法,从而心生烦恼而痛苦。当明白不生见,不着相,人生会通透舒心很多。)

    二、要想从痛苦中得解脱,我们就需要放下知见。

    因为见会生惑,惑是疑惑、困惑、迷惑的惑,有见必有惑,有惑必受苦。

    知见又分成见惑和思惑。

    见惑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

    身见:和之前讲的“我相”有点类似。

    边见:就是片面极端的思想。

    见取见: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思想是对的。

    邪见和戒禁取见主要是一些迷信思想。

    五种思惑:贪、嗔、痴、慢、疑。

    贪:就是贪婪。

    嗔:则是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就都不满意、都讨厌,由此产生仇视和怨恨,甚至产生损害他者的行为。

    痴:就是愚痴,不明事理、糊涂。

    慢就是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高人一等,生出虚荣心和攀比心。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犹犹豫豫、优柔寡断。

    五种见惑和五种思惑,加在一起就是烦恼障,凡人的眼睛正是中了这烦恼障,才会烦恼痛苦不断。断了这五种见惑和五种思惑也只是修到小乘最高果位而已。

    感受:

    (放下知见,也就是放下见惑与见思,放下人生里太多杂念,做仁爱之人,改变固有思维,打破束缚自己多年禁锢,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去接受,去改变能改变的事,不执于相,跟随佛法缓步前行。

    《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何来?

    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住就是着相,应该不着相的生心。生什么心?普度众生的菩提心。按理说,“生其心”就是在着相,如何既不着相地着相呢?那就是把相当木筏来普度众生。做到了这样,这个心就也是清净心了,就从痛苦中解脱了。

    除了佛的木筏这个比喻,南怀瑾说佛是什么?就是打火机,咔哒一按就有光,不按就没有光。佛光也是这样,用就有,不用就没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就是这样,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神秀说心如明镜台,心就像一面镜子,所有相要来照就有,不照就没有,这就是不着相。

    感受:

    (不执于相,放弃所谓表象观念,又哪会有分别心与烦恼呢!深深理解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凡事想太多,放不下,我执必然会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说什么》第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tb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