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普拉特尔的春天、北京折叠、王尔德与社会主义

普拉特尔的春天、北京折叠、王尔德与社会主义

作者: 端木子羽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23:55 被阅读25次

    读完《普拉特尔的春天》(茨威格的短篇小说)时,不禁湿了眼角。与日日混迹的社科读物不同,文学,令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对人性的尊重和生活的深爱。而《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刚获得“雨果奖”的中短篇科幻小说,虽然同为文学且为佳作,但科幻小说给读者的感受却不同于一般文学故事。想起王尔德是因他写了一本叫做 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 的小册子——当一个以真性情著称的艺术家讨论社会话题时,是怎样一番风景:艺术社会化,还是社会艺术化?

    普拉特尔的春天

    长期困于读社科作品后载偶遇文学,那一刻我记得十分清楚,宛如一弯清泉流入干涸的心。社科作品往往都是一本正经地论述社会问题,而组成社会的个人隐于作者的整套论述框架之下。文学却愿意将个人与个人的生活作为整部作品的中心,这使我这样一个长久在社会科学中沉浮的人感动不已——在文学中,我感觉到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深爱。

    社会学科中,我曾以为人类学能摆脱这一局限突出个人。但当人类学研究结果真正在纸上展现时,当初的一腔热情早已经晾成了一个个面目冷峻的文字,或许还带着些许拖沓、些许倦怠的意味。

    大抵只有文学会那么专注地去表达人的情感,为这种情感描摹一颦一蹙,架构一个个情节、一个个世界。而情感正是人类最不可捉摸的,是人类在科技发展的无限前景下得以保持神秘的原因之一。一个鲜活的人也许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整洁,甚至没有正常的记忆能力,却单单不能没有情感。如《普拉特尔的春天》对丽泽心理的描摹:

    “她平素喜欢自我克制保持高贵平静的和气,现在变得从未有过的钟情奔放。童年时代的故事她早已忘却,如今又重新忆起,那些早已从她记忆中消失的人物形象,如今又重新浮现,并且以幽默的方式汇集在她的脑海中。她像中了魔法,和原来判若两人”。

    “过去,她默然地容忍生活的现状,不去深想,盲目顺从听天由命。但是昨天的经历像一缕清新愉悦的青春幽梦落入她的命运,使她突然产生对爱情的渴望。”

    “但是她感觉到,她已经无法回头。马上会有一个她的崇拜者上门,接着另一个。想到这里,她悚然一惊。——她害怕这渐趋明亮、更加清晰的白天……”

    放在社会科学的话语中,那么这整个故事估计会变成:丽泽是上流社会人士的情人,心理一度抑郁。她试图想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微弱等原因她终究无法跳出这个深谭……

    春天里

    北京折叠

    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科幻,迷上故事中预测未来的神秘和纠结在一起的对人性和后世的担忧。科幻小说大多营造的是一个个带着冷意的、满是科技气息的世界,夹缝里生存的草儿似乎都沾染了几丝金属的木讷。其中的温暖像密室中的灯火,因为珍贵而显得动人,但结局往往都是在氧气殆尽后熄灭。

    童稚的养女甜甜对父亲老刀露出的甜糯的笑,老刀为甜甜能上得起一个可教跳舞、音乐的幼儿园冒着生命危险跨越折叠时空去挣钱 ——这是全文的温暖源泉,然而这温暖却是无比脆弱,其本身蕴意着希望渺茫:女孩甜甜才三四岁,生命稚嫩地像刚抽出叶子的小苗,轻轻用指甲一掐就会断;养父老刀是一直处于社会下层垃圾处理工,他的命是附着在第三层(最底层)空间的枯叶,高层空间来的风一吹自己也不知道能落到哪里。科幻、科幻,多数作品讲求的是大环境的改变及对人类生活和人性带来的影响,而非专注于描写单独的个体和现实的人性。

    北京分为上中下三层空间,日夜轮换,不可逾越

    奥斯卡·王尔德

    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谈论起重要的社科话题,会用怎样的语句?如何去思辨?

    王尔德的一句“为艺术而艺术”让多少少年沉醉不已!虽然如今我更认同“艺术该有艺术的担当”,当年却也为话中的纯粹而深深折服。在寒冷的冬日,他的故事就如一双肤如凝脂的手纤巧地穿越黑暗,在那混沌的世界轻轻揭开一角,释放出美与丑。《夜莺与玫瑰》、《快乐王子》都各成一个时空,其间穿梭着真情实意。这些故事的对美、情感与自然展开大篇幅描写,与科幻小说在这方面吝惜笔墨截然相反。王尔德以及许多文学家展现对世界黑暗和人性担忧的手法与社科的直白、科幻的强烈渲染不同,这一主题往往由作家妙笔编织成不同的形态:世界上有太多的黑暗、冷漠、贪婪——所以故事的结局夜莺死了、爱情落空、快乐王子雕像被移除、燕子冻僵......王尔德的故事将笔触集中在描写生活的、美的事物与画面上,借此反衬黑暗。而其美与爱的力量是那样的富有生命力和抗争性,虽然这一切的努力不过是一只痴情的夜莺、一棵年迈的树木、一个受制于空间的雕像和一只掉队的燕子做来的,但是在这无边的冷漠之中却显得那样鲜活、动人。纵然是悲剧,可是却充满爱的信念,较之科幻更能唤醒读者对于人性的自信与对世界的善念。

    王尔德与Soul(灵魂)很接近,但似乎与Socialism(社会主义)是隔绝的。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署名是他时不免诧异——王尔德竟然也写社会主义!还取了一个这么“正”的题目!

    读后才发现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大概没有人会这般写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他着重阐述两个观点,一则直言必须废除私有财产,因为人的价值在于自身,任何附加都是会使人迷失的累赘;二则控诉独裁对人民和艺术的迫害,尤其是艺术。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他对“人的价值在于自身”肯定和追求生命完美的执着。虽然我们深爱私有财产,虽然我们无法摆脱“社会人”的神烦,虽然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他还是用文字承担起他对社会的“责任”。虽然是讨论社会问题,但这位文学家的笔尖的墨水却澄澈如初。

    夜莺与玫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拉特尔的春天、北京折叠、王尔德与社会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ic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