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作者: 晓丽优雅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08:37 被阅读0次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执道而行的人,天下都来归附。

都来归附互不加害,于是国泰民安。

音乐和美食,让路过的人驻足。

但大道的本身,是淡而无味的。

看不见,听不见,然而用它,却用不完。

【主旨】

本章强调道本身无形无声无味,低调虚怀淳朴。其内在的魅力让众心归附,国泰民安,一派详和。其外在的作用让世界变得如此生动、美好。比如:悦耳的音乐和诱人的美食。

【同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启示人们只有加强内在修养,功成不居,韬光养晦,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人。

【古诗悟道】

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中体悟生活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陆游在《游山西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可以想见诗人豁然开朗、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时的感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在《观书有感》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在《望岳》表现出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表现出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和高朗开阔的审美境界。

【得道自醒】

生活既要理性,也要感性。既要独立坚强,也要永远善良。既能干好日常工作,也能腹有文采落笔成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间至味是清欢。

相关文章

  • 道德经(35)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

  • 学习笔记丨平淡是真

    《道德经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释义:大道没有音乐与美食的诱惑力,它表面上是淡而无味的。观看它...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淡而无味: 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释文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

  • 心观《道德经》(37)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

  • 国学课堂(二十一)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

  •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 执大象[1],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 道德经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执大象[1],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2]。 乐与饵[3],过客止。 道之出口...

  • 道德经摘抄~35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执大象[1],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2]。 乐与饵[3],过客止。 道之出口...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35:安泰平静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

  • 读写《道德经》(三十五)

    巜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yn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