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抱孩子出去,楼下遇见一老太太带着一男孩,那小孩一看就不太一样。开始我还没觉出那孩子究竟是哪里异样,他拿着一瓶泡泡水,在甩泡泡玩。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后面跟着妈妈。刚来的小男孩一看见泡泡,就奔过去了,不停地追着吹着用手掬着那些七彩泡泡,真是活泼可爱极了。一比较才发现,第一个小孩不活泼呀。虽然玩泡泡,但是动作很机械,根本没有看出玩的乐趣,像个小大人。新来的小孩走了,我才得以跟老太太聊聊天。原来,这老太太是帮邻居看的孩子,刚带没几个月。孩子是他母亲自己带大的,现在还不到两岁。因为家庭缘故,不得已才找别人带,老太太还是幼儿园退下来的。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就走到了路口。小男孩几次说想过马路那边玩,都被老太太给拒绝了,说只能在这边玩。不知有没有贪恋跟我聊天的原因。我想回去了,老太太便也抱起小男孩一起往回走。突然小男孩清清楚楚说了句:“我讨厌你。”老太太撂下孩子说:“讨厌我,就别找我了。”说完还搡一下孩子,独自往前走去。我赶快打圆场,推着小孩让他去撵老太太。老太太又拒绝了两次,说“别找我,你不是讨厌我吗”之类。后来趁小孩不注意,老太太躲到我身后。小男孩回头看不见老太太,说了句“奶奶走了”,就转过身要回家了。老太太才急忙追上去。
必须承认,这个老太太真不算老,也就五十多岁吧,长得还挺好看。最关键的是,她的心态年轻啊,逗小孩跟小孩躲猫猫,看上去她竟比那个小男孩还要活泼。可是,正因为她的活泼,她让孩子无所适从了。孩子说“我讨厌你”,是在表达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帮他疏通排解而不是堵住孩子的自由表达。孩子不说,心里就不想了吗?如果堵住了,反而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就对大人的世界产生一种惧怕和隔膜,孩子就越来越不活泼了。对于孩子,我们要尊重他的各种真实表达。
去年夏天天天在公园转悠,注意到好多有意思的教育情景,下面拣印象深刻的记录在此:
某日公园遇见一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大孩九岁,小孩两岁半。那母亲已经四十多岁,却显得很年轻,戴着白色的遮阳帽,身材还不错。看上去是比较厉害,非常干练的那种类型。我听见她说“李大乖”“李小闹”,还以为她的俩孩子分别叫这样的名字呢,早在心里给她竖起大拇指。后来发现不是,两个女孩名字都比较正统。可是很快就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大孩不知怎么惹怒了小孩,小孩嗷嗷叫了两声,就开始哇哇大哭。那么小的孩子赶快就跑到母亲跟前寻求庇护或者讨还公道,结果母亲第一句便是对小孩子说:“先控制好情绪,快点。”说也奇怪,这话一出口,小姑娘立马不哭了。“控制好了吗?”母亲追问。“控制好了。”两岁半的小姑娘擦干眼泪,止住了抽泣,马上就笑了。不用解决什么矛盾,自己先就忘记了,跑着向前了。我还注意到那母亲可以任孩子落在后面,只要没有危险,就让她自己照顾自己去。
一个玩滑板车的小男孩摔倒了,哇哇大哭,等着妈妈来扶他。那位妈妈赶上前来,扶起孩子。为啥先不让孩子自己试试起来呢?我不由得想。关键是我旁边一个人借机教育自己的孩子:“看见没,千万不能跑,一跑就会摔倒。”真希望她的孩子没有听到妈妈的话。
公园里人多,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家长们一般都会说:“小心点,靠边走,别让别人撞着你。”某日,一个刚学骑自行车的男孩扎进了人堆儿,男孩兀自躲避着人,家长急得在后面喊:“你只管骑你的,别人自己会避开的。”那天太阳已经落山,却还比较明亮。我急匆匆往家走,迎面来了个摇摇晃晃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家长在后面喊:“慢点儿,靠边走,别撞着别人。”哇,瞬间觉得小家伙好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