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用户画像的时候,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
这个错误看起来非常完美,却完全地脱离了实际。
这也导致了在策划方案的时候,严重地偏离了实际,得出来的结果自然和预期的相差很多。
用户画像怎么画?两种办法
常用的一种是虚拟一个顾客:预想好这位完美顾客的身份,年龄,职业,喜好,需求与期待。
然后做出各种内容与活动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就像卖保温杯的,高端些的产品是哪些人群买呢?
首先,年龄层不会太低,追求生活品质和品位,爱好养身注重健康,对于材质和外观有自己的要求,经常出入商务场所,持重,不如称他张总。
完美的顾客不是么,然而这位完美顾客会在看到产品详情后,会主动购买么?不一定吧
那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张总在刷微博,看到他喜欢的明星在晒给员工的年终福利,就看了一眼。有保温杯,化妆品,还有定制日历,贴心又不贵的样子。
接着张总下午要去参加行业会议,刚好听到了“民族品牌的崛起之路”这个议题,他自己也在制造企业里,对这个很感兴趣。刚好听到了这个牌子的保温杯,在讲述他的品牌故事。
几个月后,张总在和人商量,选哪些产品做客户的感恩回馈礼,要送的贴心又能让人记住自己,分享自己。
于是有人上网搜索了下,商务礼品该送什么?有提议送保温杯的,张总刚好想到之前听过的品牌。
这才是一个用户画像的典型案例,用户不是单一特征的某类人群,而是有着不同需求点的社群。
用户画像做得好,不是说模拟出来的这类人会直接下单。
而是他们能从各类渠道,多方听到你的信息,产生印象、信任从而产生订单。
比较好的做法,即第二种决定你的营销策略是为谁而设的,是选择一个社群,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个社群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你的顾客,但仍有很多人听过你,讨论你,甚至是分享你。
这些都是好的,因为他们会帮助你各类渠道增加曝光。
如果,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入住各类商务场所、写字楼打广告。可能张总就不会成为我们的顾客。为什么?
首先,我们正忙着联系各类精准的广告渠道,谈明星代言人显然不在我们的预算里。
其次,我们也不会参加行业的经验分享,因为参加行业分享的都是同行。我们需要专注在产品展示与曝光上。
我们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做线上的内容铺设和问答。上网的都是各类年轻人,他们不是我们的目标顾客。
相对的,如果用户画像的策略是帮助商务人士更好的拓展交际,并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分享。虽然这个策略很广泛,针对理想社群而不是单一虚拟顾客,却非常有效。
这意味着,当明星或者行业领袖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做好各种福利,增进与员工、客户、粉丝等的感情交流的时候,我们不会拒绝。
我不会指望这些工作,能带来直接的转化,也确实很少发生,但用户画像的策略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不要执着于一件事,一个投入能吸引到新客户。
只要尽可能地为你选定的社群创造价值,尽力分享你手边的实用内容,创作让人感同身受的作品,并提出更独特且深入的见解。
你的社群包含哪些人?
你又要如何帮助他们?
花点时间想想这些问题,并把它写入你的用户画像策略里。
感谢你的阅读,有感想请尽管留言,私信我吧!困扰你的问题,也会是别人的烦恼,埋头苦干行不通,就要出来多交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