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十几年前,我来到了广州这座城市。现在居住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工作,生活。按照移民的理论来说,我是“移民”到这座城市的,不同的是,我并没有改变国籍,属于国内移民,虽然居住地和户籍地都改变了,但我依然是中国人。
广州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充满包容的胸怀与尊重文化差异。广州人的特点是包容平和,除了在饮食上有十分深厚的情结外,并不会对衣着、奢侈品等有过多追求。这些特点确实能够让人在外地一眼看出你是不是广州人。务实低调,着装比较随意,说话有趣,热爱本地美食,这些都是典型的广州人性格。
广州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叫粤语。广州街头随处都可听到“靓仔”、“靓女”的称呼。广州街头随处都可听到“靓仔”、“靓女”的称呼。打的士,司机会问“靓女(靓仔),去边啊?”食肆里,服务员会问“靓女(靓仔),想吃乜嘢?”无法从外表判断出年龄的时候,叫一声“靓仔”、“靓女”准没错,还能让对方心情愉悦。这句称呼代表着广州人对别人的敬意,“靓仔”、“靓女”已经成为广州人约定俗成的对陌生人的称呼。上了年纪的妈妈级一般是称呼为“靓姨”,北方叫“姑娘”,我们叫“靓女”,因为叫“姑娘”是指护士,叫“小姐”可能让人不太舒服,一句‘靓女’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还会简单叫“阿靓”,也是一种敬称。初次见面,他就叫你“靓女”,他可能就是广州人。
出门在外,很多广州人都会带伞,特别是每年的梅雨季节。此外,广州人还有“好天收埋落雨柴”即未雨绸缪的习惯。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喜欢出外旅游的白领,他们均表示不论去哪儿都会习惯性带伞。即使不为下雨的天气,对于“靓女”来说,防晒也是派得上用场的。
着装,不在价格在舒适。人字拖、短裤,这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着装,但在广州却是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着装方式。如果不是人字拖和短裤的话,总体也是穿得比较休闲的。对广州人来说,除去正式场合,平时穿衣关键是舒适。深夜的各大宵夜档口前,从豪车里走下来的,短裤拖鞋造型的一定比一身西装革履的多。其实广州真的很多有钱人穿着很低调,很多有钱人开着跑车去街边吃牛杂,着装也没什么特别。广州有几个比较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白马,沙河,十三行,那里买服装会比较便宜,大部分可以零售,但你得挑一个不是出货的高峰期,零售比批发的价钱高一些。 每年快到春节前的那一段时间,各大服装批发市场都会清货,所以衣服的价钱会很便宜。因为货物没有清掉,来年不知又会流行什么新的款式。那段时间你可以去批发市场看看,如果有碰到合适的真的很抵。
广州最经典的街头小吃的牛杂,看似一锅杂烩,建设三马路的路边有个阿叔做的牛杂很好吃,常常要排长队才能买到,每天五点左右开档,有顾客建议他做多点,可以赚多点钱。但阿叔的哲学是钱够用就好,还要留点时间享受生活。这份哲理的坚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付诸于实际行动,但他做到了。吃了牛杂再要点萝卜或面筋,牛杂的丰润,萝卜的清爽,面筋的嚼劲,形成了丰富的口感。喜欢吃辣的还可以蘸点辣椒酱,美味极了。
还有一种小吃就是赏心悦目的砵仔糕(拔仔糕)。这是一种甜点小吃,由一个小碟的容器盛装糕仔,品种很多,晶盈剔透的糕点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口味。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味甜而清香,吃起来有粘韧性而不粘牙,且有多种风味可供选择,有红豆,绿豆,菠萝,……极具视觉享受。一口咬下去,既有糕点的弹牙,也有馅料的提味,作为吃货,吃一个总是不够的。
饮早茶,比较老牌的代表有“点都德”,是比较大型的连锁喝茶的地方。饮早茶的主力军是退休的爷爷奶奶,约上三五知已;亦或者是一个边喝茶喝点心边看报纸的休闲舒适。红米肠,酱凤爪,叉烧包,及第粥,马蹄糕……很多的品种,大部分是一盅两件的造型。广州是一个很喜欢吃的城市,在文明路的百年老字号的店铺很多,以实惠的价格和考究的做法生意兴隆。有椰子炖竹丝鸡,有不绵也不硬的布拉肠,最爱的是明记的姜汁豆腐花。每次去文明路,我都是边走边吃,吃个肠粉再走去点个豆腐花。
来了广州这么久,已经习惯了广州的生活习惯。便利的交通,多元的饮食文化,配套的生活设施。如果城市交通可以实现不堵车,地铁不再那么难挤,那就完美了。一座城市的包容吸收了不同的文化,汇聚之后交融,不断地创新发展,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图片转载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