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历次北伐均无功而返,耗尽了蜀国国力。蜀国以四川一省之力对抗魏国几乎大半个中国之力,只能速战速决,而天才诸葛亮对上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司马懿自知才华不如诸葛亮,坚守不战,最终生生熬死了诸葛亮。以致天才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国力耗尽的蜀国迅速被魏国吞灭。时也,势也。
后来魏军中曾有人问司马懿如何看待诸葛亮。司马懿却也十分客观,并显露出了他对诸葛亮的钦佩和敬仰之情,直接称其为“天下奇才也”。但当有人问他诸葛亮既有如此大才,为何却又六出祁山而不胜,是不是能力不及他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却并没有因此而高兴,更连连表示自己在能力上却是比不上诸葛亮。不过他还是一语道破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全失败的根本原因。 司马懿评价道:亮虑多而决少,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其用寥寥数语,便道尽了诸葛亮一生的遗憾,也说透了诸葛亮的性格缺陷。
正所谓,最强的敌人必然也是最好的知己。司马懿经过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最终摸透了诸葛亮的为人处世秉性和蜀汉的内外部环境,明晰了自己与诸葛亮之间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无论诸葛亮怎么变化战略,他却只以不变的坚守进行对抗,最终熬死了对方。 以致天才诸葛亮死后,国力耗尽的蜀国迅速被魏国所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