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每天写1000字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10:《爱和自由》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10:《爱和自由》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0-04 20:24 被阅读142次

文/杜豆豆

《爱和自由》

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一本爱孩子的书,它的书名叫做《爱和自由》。

或许你会说:“爱孩子?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还用学吗?我给他吃、穿、养他,为他辛苦,我心里爱他。”

可是,你每天忙得陪不了他,你一开口,就是埋怨他,责备他,70%的话都是否定的。1岁,他想自己吃饭,你非要喂,怕他弄脏衣服;3岁,他爬高上低,你不许,怕他受伤;5岁,你逼着他背唐诗宋词,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你经常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上踢了他一脚。

你辩解说,这些难道不是爱吗?我都是为他好。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管怎么能成才?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一个父母,这本《爱和自由》,你的确要好好读一下了。多少曾经和你有同样想法的父母,因为这本书而幡然醒悟,懂得了如何真正地爱孩子、理解孩子。

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用对儿童至深的爱和理解,发展和延伸了蒙特梭利儿童教育理论,改变了千万个家长的育儿观念,更因此改变了千万个孩子的人生。

接下来,我将把书中精华分成3部分,陪你读完这本《爱和自由》。

第一部分,儿童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1)儿童带着精神胚胎来到世界。

什么是精神胚胎?你看,小婴儿在母体中形成身体,小手小脚小鼻子小眼,可爱极了,这些都是外在的肉体,同时,他的内在也在形成,这种内在的东西在婴儿一出生就开始指导他如何发展,指导他去抓什么、摸什么,让儿童按照预定好的精神发展模式来发展,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叫做精神胚胎。

比方说,儿童大都喜欢玩水和玩沙子,你只要把他带出去,其他再有吸引力的活动他都不参与,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我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这也是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所以,我们要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让儿童自然发展。

(2)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

蒙氏教育认为,儿童所有的智力都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你还记得海伦.凯勒如何学会“水”字的吗?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是这样记述的: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孩子们就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然后再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

这个过程,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它是通过儿童内在的理性实现的。

怎么实现呢?就是不断的活动。比如说,有个瓶子,儿童内在的冲动告诉他去抓瓶子,于是他就走过来抓,不停地抓,然后他就把这件事情实体化了。如果这个时候你不懂,又拿了其他各种东西,让他抓这个抓那个,儿童的心灵就被搞乱了。

你妨碍了儿童自己的探索,就会让儿童丧失自我组织能力,破坏创造性。孩子必须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才会变成生命的一部分,那是孩子自己的。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

(3)儿童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对心智发展的影响。

说起个性,或许你会觉得,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不然,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这种特别的感觉能力和产生概念的能力,才是创造力,这个能力来自内心,恰恰是童年时期儿童自己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比如,人们都说,爱因斯坦有非凡的创造力,但是,他的大脑构造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真正的差别在哪儿呢?在他童年的时候,他就和其他人儿童不一样,周围的人都说他得了孤独症,认为他弱智、没出息,其实是不懂得他的独特。他的独特,就在于他独特的感觉,他成年后的伟大贡献,也正是基于感觉而提出了新的概念:量子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第二部分:正确理解爱和自由。

(1)正确理解爱。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爱是土壤和阳光,是无条件的。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最最基础的,是安全感。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这样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心高,同时快乐无比。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大人一离开,孩子就拼命的哭,因为他得到的爱是不稳定的。

爱,不是我们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它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

你爱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他就是他。你不因为他背诗背得好,不因为他考试得了一百分,他本身就足以让你爱他了。你的爱,是无条件的。

第二个,从爱走到独立。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如果你真的爱他,就应该帮助他走向独立。

什么是独立?独立是孩子和成人实质性的区别,是精神上健康的发展结果。得到充分爱的人,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并且他会让自己具备给予的能力。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你的压制,会带来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的人格会被你悄悄替换掉,他不可能按照他生命的本来状态去发展,他无法独立。就算是他将来长大了,他在心智上,也可能是个添麻烦的“老孩子”,他会折磨自己,想用各种方法得到爱和关注。你会造就他未来的苦难。

第三个,让孩子做自己

孩子在生命的最初12年,是自我建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全部的经历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创造上。到青春期时,他开始对外在世界产生想法,18岁,开始实现梦想,30岁,把自我的一切都完成,40岁,就要开始重新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超越自我了。

因此生命有一个本性,就是他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行动,他来到这个地球上就是来学习的,来让自己进化的。

(2)正确理解自由。

第一点,何谓自由?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包含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的自由,是指活动。也就是,他可以按自己的愿望活动,可以通过感觉来学习。比如说“门”这个概念。儿童必须用身体去感觉门、使用门,你不让他活动,就等于不让他学习和思考。

第二个自由,就是做自己的主人。孩子出生后,必须受人照顾,因此他就跟成人产生了关系,这种关系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由平等,一种是强制。

自由平等,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而强制关系,几乎把所有的权力都放在了强势一方的手里。

第二点,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既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又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蒙特梭利说,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能够浪漫的联想,此时,如果远处传来钟声,那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老师,他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情况、美好的感觉加深。

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一样。

让孩子像木偶一样听话,会很简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儿,我们是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的。

第三点,纪律和自由

自由没有边界,就会侵犯别人的自由,这个边界怎么保证呢?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权威和管制。

不建立规则就等于暴力。权力都掌握在大人的手里,你就会依照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对待孩子。

规则,就是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它可以使孩子拥有内心力量,让孩子在有序的环境里与他人相处。

有一个五岁小男孩,爷爷在家里很权威。有一天,爷爷训斥妈妈,小男孩站起来对爷爷说,“爷爷,你的行为很不好,你不可以这样训斥我妈妈,你伤害了她,你要给我妈妈道歉。”结果,爷爷火冒三丈,说“小兔崽子,管起爷爷来了”。小男孩等爷爷发完脾气,就说,“请你给我妈妈道歉。”爷爷又很生气地说了一通。说完了,小男孩又说,“请你给我妈妈道歉。”爷爷最后只好道歉了。从此以后,爷爷也就被孩子治住了,因为,被孩子的公正、勇气和坚定震住了。

这就是孩子对规则的认识,是孩子的成长。

第四点,顺从和意志力

孩子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

比如,带孩子到飞机场、火车站、图书馆,在哪些环境应保持安静呢?如果是一个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自己把握。因为在自由中,他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赖于自己的判定,他会有自我控制的意志力,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么做。即使他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很想说话,他也会控制自己。这时,当你说,要保持安静哦。他就会听你的。

第三部分:如何实践爱和自由理念,助力孩子成长。

(1)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智力?

蒙特梭利说,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的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做智力教育。这个过程完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必须在不停的、自发性的活动中进行。

感觉训练最基本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蒙氏教育体系中,有大量的材料和教具来进行这些感觉的训练。

在基本感觉训练方面,由于儿童处于自由状态,他学习东西的效果往往比被强制的那些儿童好的多,因为它是按敏感期学习的。

普通教育,常常把所谓知识,例如数学,放在儿童敏感期还没有到来时讲,这样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从感觉训练引向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由于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尽力,最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概念,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教育。

而你要做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

(2)如何让孩子达到顺从?

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服从,但并非时时如此,这可能给你留下任性的印象。

比如,三岁以前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三年中,儿童是通过活动,在事物中缓慢形成他的内在品质的。到了一定场合,儿童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这事你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不这样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会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秩序,在一个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够再这样做,你不训斥他,而是提醒他,宽容他,儿童会把这些内化。当这种习惯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为儿童的意志所用。

顺从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

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水和身体,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他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大人请他帮忙时,他会快乐而幸福。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起初,他可能只是顺从他认可的人,比如他会特别听某个老师的话,因为他认识到那个老师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然后,随着自己的心智发展,他具有了相当的能力后,就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到最后,他不再看人,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这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顺从达到了最高的状态。

(3)如何为孩子创造好的人文环境?

蒙特梭利说,“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身为父母的你。你一旦处在变化中,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儿童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所以,能发展自身,是从事蒙特梭利教育最关键的部分,你只有不断发展你自己,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使孩子有好的人文环境。

至此,《爱和自由》这本书,我就为你讲解完了。

希望你听完这本书,能够从以往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用心灵和孩子对话,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求和想法,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就像泰戈尔的那首诗: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这是作者想在这本书里告诉你的,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期待。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美学、心理学研究生。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桔子爱生活:这本书我也看过,确实好,再看一遍🍻
  • 桔子爱生活:自由没有边界,就会侵犯别人的自由,这个边界怎么保证呢?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权威和管制。👍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10:《爱和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xf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