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早年是个热爱武术的少年郎。
因身处乱世,为混个肚圆,他索性学了梁山好汉,去山中做了盗匪。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的确爽快,但常遇春的志向并不在此。
未来要怎么走,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直到,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挚友、贵人、大哥和主公——朱元璋。
在这里,他完成了从土匪到元帅的逆袭。
1.元末统治者的奇葩思想
元末的统治者思维有点奇葩,他们统治了中华大地,却拒绝接受先进技术的熏陶和洗礼。
在他们的思维里,恨不得把所有土地上的庄稼全变成青草,供他们的牛羊马匹享用。
至于老百姓吃什么?
他们只有回答一声,何不食肉糜!
所以,一向富裕的中原大地,在元朝的统治下,那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特别是其种族歧视,简直让人恨的牙痒痒。
自古动乱,中原者少。因为这里可耕地多,能养活很多人。再者由于这个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统治者不可能让这个地方出了乱子。但这里一旦除了乱子,那就是大乱子。
这代表着,老百姓吃不饱了。其实封建社会,大多百姓都是顺民,只要能让百姓填饱肚子,一般大家都不会选择反叛。
北方由于多为陆地,元朝铁骑可迅速而来,故而这时候,北方反叛者并不算多。有反叛想法的人,这时候举家搬到了南方居住。
长江以南,汇集的英雄越来越多,起义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2.名将最初是个励志少年
常遇春,1330年出生,老家凤阳府怀远县,比朱元璋小了两岁。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一口一个常大哥,这位常大哥有情有义、胸怀天下,愿为了一个诺言,舍命救张无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常大哥的大哥就是朱元璋,那是个枭雄。
这是金庸借鉴历史上真实的常遇春,还原加想象的情节。
原本,按照现代的正常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常遇春应该正上着小学,马上要进入初中学习了。但在元末,绝大多数农家子弟,是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的。
命运给他们的轨迹是,安生种田,娶妻生子,生个娃,教他们安心种田。
常遇春不甘心自己过着这种一眼能看到终点的结局。他要习武,他要挣钱,他要出人头地。
由于没有钱交学费,常遇春会自力更生,打点零工挣钱,好去私塾蹭点课听,就算不够学费,好歹也给老师买点水果,求别把自己赶走。
这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
熬到长大成人,别人评价常遇春时,都说他天生异象。
不仅是长相奇特,常遇春还臂力过人,擅长弓马射箭之术,十八般武艺都能耍上一阵子。
3.悲催的盗匪生涯
武艺能耍是件好事,但是练武是个体力活,饿着肚子,可没人舞得动了。
就像《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一样,吃饱了的鲁智深敢和各路高手火拼,饿着肚子的花和尚,被几个小和尚轻松擒获。
自认为勇武过人的常遇春,就面临这样的尴尬事,他武艺不错,但是总饿着肚子,很影响他的发挥。
由于无法忍受饥饿的这么,常遇春开始闯荡江湖,投奔怀远附近的绿林好汉刘聚去也。
刘聚见常遇春有股子力气,鼓励他说,好好干,目前山上就缺你这样的人才!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出人头地,如果表现出色,自己打算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让他成为山上的三四五把手。
总之,洗脑术的提纲就是,盗匪在他眼里是个伟大的职业,劫富济贫,以天下苍生为念。
那时候常遇春二十多岁,意气风发,听说自己能当好汉,自然是愿意的。而且,在这个山上,他们的钱是按斤称的,吃的饭居然还有肉,简直天天像过年。
常遇春那时候觉得,这里的人,或许像《索马里海盗》那样,是附近穷苦人家的福星。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但这个观点,随着刘聚的一次下山,梦碎了。
他发现刘聚这厮,除了好事什么都敢干,比如打家劫舍、抢劫百姓、入室盗窃、拦路收买路钱等龊事,实在是家常便饭。
常遇春曾对此和刘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建议刘聚走正规渠道挣钱。
刘聚嘿嘿一笑,正规?元末这个年代,有正规的渠道?若不是看你能打,我早干掉你了。
常遇春见这竖子实在不足与谋,就萌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
1355年,常遇春25岁,他跟着刘聚在和州抢劫,这一年,朱元璋在领兵打和州。
生命就是这么巧合,两位名动后世的人,终于还是相遇了。
4.常遇春的“从良”路
遇见朱元璋的时候,常遇春有点紧张。他看到朱元璋鬼斧神工的长相,心里有点自卑。
“原来,干大事的人就长这个样子,是不是我需要整整容”?
名将不需要整容,只需要遵循打仗的规则。
见朱元璋之前,常遇春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私访朱元璋大营。
朱元璋朴朴素素,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和士兵像兄弟一样亲。
常遇春觉得,这里才是他希望 的未来工作的样子。这才是他想要的主公。
但朱元璋看常遇春简历的时候,皱了皱眉头。他问了常遇春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想往哪里去?
常遇春老实的回答,我从东土大唐……呸,我曾在山大王刘聚那里做过几天教官,听闻朱大哥仗义,有气吞天下之势,希望跟着您,谋个前程。
“我未来要打到江的那边去,那里将尸横遍野,你我都有可能在乱军中死去,你可愿意”?朱元璋问。
常遇春答:“岂曰无衣,生死同袍。将军渡江之日,我为先锋”。
可谓豪情壮志铁傲骨。
朱元璋见常遇春壮如公牛,意气风发,眼神笃定,便收为账下。
这一刻,常遇春彻底“从良”,这一刻,传奇开始上演。
5.从小兵到元帅的逆袭
1359年,常遇春29岁。那年他领命,进攻衢州,领骑兵、步兵、水兵三路齐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在此过程中,他赋诗一首,,这一点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一样,喜欢歌以咏志。歌名叫《龙游道中》,内容是: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杀气腾腾,雄姿英发,王霸之气显露无疑。
三军到得城下,常遇春下令,从水陆两路,对敌军团团包围。
与此同时,他令人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用品,并暗暗让人挖掘地道。
守将伯颜不花也是个奇才,任常遇春六门猛攻,他却从容镇定的指挥,屡次打退明军。
一瞬间,他想起了第一次进军营的场景。
25岁,常遇春进军营时,朱元璋告诉他:以往关羽打仗也很勇猛,但是被吕蒙所破。不是他打不过吕蒙,而是谋略方面还做得不到位,希望你引以为戒。
29岁的时候,常遇春打这个地方,也开始用谋略了。
他以骑兵突入敌阵,撕开一个缺口,然后这一支小股部队,毁掉其防护用的热兵器——火炮。紧接着,全军压上,猛烈进攻。最终元兵支撑不住,率众投降。
常遇春还被赞为福将,因他大战九华山时,水源被断,正焦急时,在九华山下,五溪桥边,挖出六股清泉,解除了断水危机。
常遇春一生历经多次大战,常常在作战时身先士卒,有万夫不当之勇。
当年渡江作战之时,元兵水军元帅海牙防守的密不透风,常遇春硬是凭借一艘小船,拨开敌军乱箭,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朱元璋发现这个良机,指挥大军趁着这个空档挥军直入,元并不能抵挡,溃退投降。
次年朱元璋建应天府,得鱼米之乡,为建立皇图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常遇春被公认为头功,由先锋直接提拔到元帅。
这一年,他才26岁。
常遇春有勇有谋,又得朱元璋赏识信任,最后是如此去世的呢?
《倚天屠龙记》中说,常遇春因为张无忌用药量大,导致其折损了寿命。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常遇春喜欢杀降 ,这是上天对他的报应。
真相是什么?
敬请阅读明日文章,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读不一样的传奇故事。
网友评论